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刻把握台湾光复80周年的历史启示与现实意义
文章字数:2714
  ■张毅
  历史的伟大意义,往往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加清晰。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不仅仅是为了回望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史,更是为了从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示。对于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福建而言,深刻把握台湾光复的历史启示与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助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成果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自三国吴人沈莹《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以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均对台湾及澎湖实施有效管辖。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明清时期进一步推动移民垦殖与行政建制,均表明台湾自古纳入中国版图之中。自甲午战争以来,台湾一度被迫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殖民据点。然五十年殖民统治中,台湾同胞始终以多种形式展开抗争,从武装起义到文化救亡,展现出不屈的民族精神,其斗争与祖国大陆人民的抗日运动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反抗外侮、追求独立与统一的历史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洗刷民族耻辱、收复领土带来了历史契机。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将台湾和澎湖群岛认定为“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于随后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占台湾的合法性,为中国收复台湾提供了历史铁证和法理基础。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宝岛重归祖国版图。这不仅是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更是法理和正义的胜利。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以赖清德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罔顾事实、歪曲历史,竭尽所能诋毁和否定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历史事实,不仅是对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之历史的背叛,更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纪念台湾光复,就是要实现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目的,有力回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歪理邪说,清晰阐明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法理基础,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奠定最为坚实的道义和法理基础。
  福建与台湾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山海一脉,血缘相亲。”对于福建而言,台湾光复的意义尤为特殊和深远。闽台两地,隔海相望,两地关系之密切,可以用“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来概括。台湾同胞中,约有八成祖籍在福建,两岸的宗祠祖庙、族谱家乘,共同的闽南话、客家话,相同的民俗信仰和生活习惯,无不诉说着“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骨肉天亲。
  回顾历史,福建始终是大陆与台湾交流交往最前沿、最密切的区域。起初,大批福建先民跨越“东山陆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中华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到台湾,为宝岛的早期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末清初,郑成功从闽南出发,率领将士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这种深植于血脉与文化中的紧密联结,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切断的。
  台湾光复,对于福建人民而言,是失散亲人的回归,是家园的再次完整。这份喜悦与激动,深深烙印在八闽大地的历史记忆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的各项交流合作,从最初的探亲、小额贸易,到“三通”的实现,再到各类经济合作区、台商投资区的设立,福建始终走在两岸交流合作的潮头。
  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挑战、外部势力干预频繁、岛内“台独”思潮抬头的背景下,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不仅是对那段共同抗争岁月的缅怀,更是对现实挑衅的有力回应。它提醒着我们,两岸同胞曾共同抵御外侮、光复家园,也必将在新时代携手并肩,共同反对分裂,共创民族复兴伟业。对福建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更是一项光荣的时代使命。我们必须勇立潮头、勇担重任,将纪念活动激发出的历史共鸣与民族情感,转化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反“独”促统的伟大斗争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既是对福建的深切期望,也是对台湾同胞的真挚关怀。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战略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福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通”“惠”“融”三篇文章,打造融合发展的标杆样板。一要以“通”为先,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与金门、马祖通电、通气、通桥等项目,打造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创新合作机制,构建更为畅通便捷的两岸往来网络。二要以“惠”为引,率先实现同等待遇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持续推出惠台举措,扩大台胞台企参与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空间,让台湾同胞真切感受到“登陆即同城,来闽即回家”的温度。三要以“融”为魂,深化社会融合与心灵契合。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青年、基层、社团等多层次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共鸣。
  同时,福建还要立足高质量发展,建设对台合作新高地。要依托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经济特区、福州新区等平台,深化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打造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合作新引擎。要充分发挥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推动两岸在绿色能源、海洋保护、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建设海峡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两岸科研机构、高校联合攻关前沿技术,让创新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语言与纽带。
  结语
  台湾光复80周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是一盏前行的明灯,照亮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对福建而言,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力量,坚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闽台融合发展。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作者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