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工笔巧绘花鸟走兽
文章字数:1007

    ▲《遇春》

    ▲《化羽》

    ▲《大地赞歌》

    ▲《捞月亮》

  吴良才,农工党党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委员。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重要展览。
  惟妙惟肖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熊猫、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吴良才用细腻的笔触赋予动物不同的品格和精神,体现了独到的审美。
  吴良才的绘画创作涉猎广泛,其中动物题材尤为突出,而以猴为主题的系列作品更是其代表作。他笔下的灵猴形神兼备,在《寻找金蝉子》《捞月亮》等系列作品中,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髓,又通过细腻的刻画赋予猴群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作品中的猴子或嬉戏、或沉思,被艺术家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有舐犊情深的慈爱,有守望相助的温情,更有对故土的眷恋。吴良才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让这些山林精灵承载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精神追求。
  “ 我从中学时期开始学习国画,当时条件比较简陋,我经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美术方面的书籍来学习,克服了许多困难。”吴良才说。步入社会后,他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以工笔为主,题材则聚焦猴子、熊猫等动物。
  “ 我喜欢画猴,主要是从小受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觉得猴子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生物。”吴良才说,迄今为止,他创作了几百幅关于猴子题材的画作,如《大地赞歌》《化羽》《遇春》等。在刻画猴子的神态方面,他下了很大功夫,除了苦练技法,还到全国多个动物园甚至到深山老林去观察猴子。
  吴良才的艺术创作深得宋代院体画的传统精髓,其工笔作品摒弃浮华,追求清雅意趣。他以纤毫毕现的笔致和含蓄典雅的设色见长,无论是翎毛花卉还是草虫游鱼,都能捕捉到自然生灵最动人的神韵。在继承传统勾皴点染技法的同时,他更以别出心裁的构图布局、清新脱俗的色调搭配,以及画作中蕴含的深远意境,让观者在画前久久徘徊,品味其中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吴良才的工笔力作《大地赞歌》荣膺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参展资格,这项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五年一届的展览堪称中国画领域的全国顶级盛会。这幅作品匠心独运地融合了花鸟画与山水画的精髓,画面中朦胧诗意的飞瀑背景下,一群老幼相携的猿猴正涉水逐梦。艺术家通过动静相生的构图手法,既捕捉到猴群渡水的灵动瞬间,又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展现出令人过目难忘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未来的创作,吴良才说,他将会继续以猴子为主元素,加入哲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赋予作品“更强的人文精神”。 (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