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晋江:保护故乡的侨风景
文章字数:3442
  作为泉州市唯一开展“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5年专项行动的县级市,晋江市委统战部(侨办)联合市档案馆、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旅局、侨联、方志办等部门于2020年正式启动创建工作,至今已开展三批,评定侨乡文化名镇6个,名村8个,侨史馆17个,华侨历史建筑(第三批更名为“乡愁侨厝”)87栋。
  名镇名村创建系晋江市委统战部“134”侨乡文化建筑全链条保护宣传工程的一部分,该工程通过1条主线、3项品牌、4大工程,系统化实施侨乡文化建筑传承保护利用工作。1条主线即以底数支撑集群培育和精神引领:自2020年创建工作启动至今,联动多部门全面摸底全市散落的华侨历史建筑656栋,完善涉侨历史建筑信息159栋,涉侨文保建筑信息21栋,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定位打造了梧林古村落、五店市传统街区、福林村及梅岭三光天社区“四位一体”的涉侨建筑集群格局,晋江市委统战部编撰出版晋江侨乡文化全要素书籍《根魂梦 家国情——晋江侨乡文化概览》,构建海内外晋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园”;3项品牌为“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五年行动、“留住根脉”华侨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及“侨乡文化三部曲”(侨乡、侨厝、侨史馆)系列专栏;4大工程是规划开发工程、保护传承工程、文旅融合工程和精神引领工程。通过积极推进“134”侨乡文化建筑全链条保护宣传工程,促成安海镇获评福建省、泉州市侨乡文化名镇,金井镇、东石镇获评泉州市侨乡文化名镇,新塘街道梧林社区、金井镇溜江村获评泉州市侨乡文化名村,新塘街道梧林社区、龙湖镇福林村被纳入全省侨乡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三个一批”推进计划,进一步打响晋江侨乡文化品牌,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心手相连,推动晋江高质量发展。
  著名侨乡 底蕴深厚
  侨乡是指居住着大量归侨、侨眷、侨属的乡镇或村落。晋江因其历史、地理、文化、遗迹、侨情等突出优势与特点,是最早“背井离乡,海外谋生”形成华侨群体的祖籍地之一,是全国著名侨乡,有着“十户人家九户侨”之说。
  2004年,晋江对侨乡侨情进行普查统计,全市归侨、侨眷及华人眷属人数约为75万人,占全市原籍人口103万的72.8%。其中归侨、侨眷人口与各镇(街道)总人口占比达到80%以上的有龙湖、金井两镇,涉侨占比80%以上的重点侨村还有金井镇石圳村和龙湖镇石厦村。
  由于华侨与家乡的血缘、亲缘、文缘、商缘、德缘等特殊关系,决定了华侨与家乡的紧密联系。可以说,侨是晋江的特色和亮色,是晋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晋江经验”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弘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恋乡情结浓厚的晋江华侨把娶妻、生子、起大厝作为最重要的人生追求。因此远离家乡的他们在事业有成和有了积蓄之时,就会以侨汇的形式寄钱寄物回乡,扶持家人生活。在晋江大地上,现存的大量早期居家宅院等华侨建筑,充分体现了华侨的家乡情结和根脉意识。
  如今,以五店市传统街区和新塘梧林、金井塘东、龙湖福林古村落为代表的街、村,更是晋江华侨爱国爱乡爱家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丰碑。
  “虽然历史风物景观没有自然景观具有的直观感染力,但它们的审美价值在于蕴藏在物质性外壳里的精神现象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中。”连续三次参与“侨乡文化名镇名村”检查工作的晋江市档案馆三级主任科员苏飞武说,晋江的华侨建筑作为历史风物景观,承载了包括侨乡文化在内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也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张力和旅游魅力。如金井镇石圳村,虽有“石狮大仑,金井石圳”一说,可是很多人前往是为了风车环绕的石圳海滩,对这个沿海渔村的“侨乡文化”不了解也无从了解。倘若以“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为契机,把凝固的侨乡文化音符活灵活现,再保护再利用,是能够传承好侨乡文化,讲好“晋江故事”的。
  启动创建 留住乡愁
  晋江旅外华侨人数多,形成了上百个侨乡侨村,侨胞回乡起大厝的事迹传说闻名遐迩,也保留了极为可观的华侨历史建筑,成为如今留存在侨乡晋江的华侨史迹主体。一栋栋精致的大厝洋楼,诉说的是晋江华侨的传奇往事;一间间校舍、一座座桥梁,见证的是海外乡贤的桑梓情怀。这些华侨历史建筑大多技艺精湛,凝聚着侨乡文化精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晋江华侨爱国爱乡、爱拼敢赢的精气神。
  此外,晋江还有不少寺庙、宗祠等属于涉侨涉台文物,也都留存着不少相关史迹,同样值得人们去寻访和探索。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华侨先贤们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早在2017年10月,福建省侨办和省住建厅就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推动“侨乡文化名镇名村”试点创建工作。2018年8月底前,福建省侨办、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侨联等单位又联合组成评定工作小组深入创建单位,根据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评定细则,开展“侨乡文化名镇名村”验收评定工作,并予以挂牌。同时,每年将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创建、评定若干个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同年9月,当时的泉州市外侨办也联合住建局、规划局、文广新局、侨联组成以泉州市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泉州市“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泉州市相关部门评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美丽乡村的基础上,选择侨务文化突出的乡镇、村,依据泉州市“侨乡文化名镇名村”评定细则,开展“侨乡文化名镇名村”验收评定工作,并予以挂牌。
  晋江市委统战部认真按照相关政策和部署要求,于2020年联合多部门在泉州县级市中率先启动创建“侨乡文化名镇名村”五年行动(2020—2024年)的计划。通过认定华侨历史文化建筑,鼓励规划建设基层镇村侨史馆(室),分步骤、有层次地培育一批“侨乡文化名镇名村”,留住海外侨胞根脉记忆的重要载体,以激发他们爱国爱乡情怀,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和增强新生代薪火相传、对祖籍国及家乡认同感、归属感的乡愁记忆。
  保护利用 发扬光大
  从首批晋江市侨乡文化名村到泉州市侨乡文化名村,梧林传统村落深入挖掘侨乡故事,坚持线下活动+线上推广,举办“侨村有禧”“侨村有福”等闽南侨乡年活动,在华侨建筑中植入娘惹换装、南洋美食、《娘惹婚礼秀》沉浸式体验展等业态,带动华侨建筑集群与闽南民俗、南洋文化相融合。刚获得第三批晋江市侨乡文化名村的龙湖镇福林村则是植入侨领故事,深化在地侨史内涵,与博物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合作,编撰人文侨史书籍《福林传奇》,推动构建“一厝一故事、一史一情怀”的侨史文化脉络,为每一栋华侨建筑赋予了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2020年至今,检查组工作人员与在地村的干部及乡亲交流,积极引导产权人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加强对古建筑保护代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对熟悉市情侨情、村落规划、文化保护及项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参与华侨建筑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组织智囊团队,为挖掘华侨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力出谋划策,还积极探索把分布零散的传统村落、古建筑加以保护利用的办法,进一步传承利用好华侨建筑这一海外侨亲的重要精神载体。
  在晋江的华侨历史建筑里,有不少曾经上演过华侨侨眷们参与民主革命、抗日救亡、助力城市发展、振兴实业、捐资助学等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今房屋所涉及到的华侨华人及其子孙散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而这些大多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意义尤其重要。“华侨房屋、传统村落是凝聚侨心、联系海外侨胞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文旅资源,晋江重视侨村文化的保护,是对历史负责、面向未来的担当作为,值得肯定!”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对晋江的“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及涉侨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期,泉州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等上级部门先后组织来晋江开展关于涉侨建筑的侨乡调研活动,对晋江市开展侨乡文化建筑全链条保护宣传工程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调研组指出:“这些侨村是海外乡亲魂牵梦系的精神家园,其建设、发展牵动着广大侨胞的心,是泉州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调研组强调,晋江要继续抓好挖掘和活化利用工作,以政府为主导,深入开展华侨建筑与史迹的调查与分类工作,参与制订泉州市华侨建筑与史迹挖掘活化长远规划,参与建立泉州市华侨建筑与史迹数据库,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晋江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方针,通过保持和恢复华侨建筑原貌,进而深入挖掘华侨侨眷的优秀美德和精神品格,将其开放包容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凝聚海内外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东南亚华侨华人方面发挥了软实力的作用,在讲述华侨、侨建、侨乡的中国故事时,激活了其家乡记忆,增进了他们与家乡的感情,坚定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树立了“文化中国”“文化侨乡”的美好形象。(张春媚 吴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