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举措力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489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厦门湖里专场举行。 厦门市湖里区现有归侨侨眷近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4万余人,侨企250多家。近年来,湖里区实施五大举措,持续推动新时代侨务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制度先行 构建侨务工作新格局
加强党对侨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完善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五侨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推动形成“大侨务”工作格局。
组织侨界力量深入调研,形成《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助力湖里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提出利用侨厝建设老禾山记忆馆、侨厝文化旅游点、在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侨商服务驿站等具体意见建议并深化落实。召开区域统战工作联席会,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就引进侨资侨智、助力企业出海、聚合侨务资源等议题深入交流,不断汇聚做好侨务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联络联谊 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线上与线下融合,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不断扩大“朋友圈”。近年来,湖里区领导率团赴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拜访海外华人社团和侨领。区福德文化联谊会、区五缘文化交流促进会、老禾山文化促进会等多次组团到东南亚走访禾山侨社侨胞。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等平台,与海外乡亲深化联系,侨领徐四民之女、香港镜报执行社长徐新英,归侨将领黄登保之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黄纪凯等先后来到湖里区寻根问祖、考察交流。
创新联络联谊模式。探索“隔屏”交流,加强与新生代海外华裔联谊。承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活动,为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130名华裔青少年开设国学、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以直播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侨联青年委员会,组织侨青参观台青基地,深化与台青的交流联谊。
引资引智 汇聚蓬勃力量助发展
助力招商引资。加大与海外侨社、侨商侨领的密切联系,接待澳中工商会考察团、新加坡禾山公会、马来西亚福建总商会等侨团到湖里区参观考察、投资兴业。与厦门市侨联联合举办2025侨领侨商新春厦门行暨招商引才推介会(湖里专场)等活动。其间,湖里区政府与厦门市侨商会签订招商合作战略协议,湖里区商务局与中东——丝绸之路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力招才引智。在“湖里区国际化人才驿站”建立欧美同学会湖里分会联络点,打造海归、侨青联谊交友、创业创新的专属平台,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会同厦门市委统战部、共青团厦门市委等单位举办“同心筑梦汇英才 青春逐浪启新章”青年海归报国讲堂活动,搭建海归人才与地方发展的双向桥梁。
深耕文化 守护华侨家国情
深入挖掘、收集整理侨批、族谱、老照片等珍贵资料,建设湖里区侨文化馆、陈楚楠生平展陈馆,通过沉浸式展览、视频短片介绍、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讲述100多位湖里先侨心系祖国、情系桑梓的动人故事,吸引大批海内外侨胞及新生代参观。今年来,湖里区各涉侨场馆共接待团组31批次、游客2.3万人次。围绕“侨领”“侨厝”“侨情”等主题,精心创作、拍摄5部短视频作品,讲述华侨故事、弘扬华侨精神。
建立湖里区侨厝资源数据库。相关部门联合完成全区19处涉侨建筑的普查建档工作,对14处涉侨文物建筑实施“一厝一策”保护方案。目前,9处已完成修缮,5处正在修缮中,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坂美民俗文化园、围里社陈振发宅等多处修缮好的侨厝已投入使用。
为侨服务 织密暖侨护侨服务网
完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聘请专业律师专职负责涉侨法律事务,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00余人次、调解纠纷10余起。发挥“侨胞之家”阵地、平台、纽带作用,持续开展“暖侨”行动,发放各类补助、慰问金近15万元。康乐、康泰、金山、金尚等7个社区“侨胞之家”获评为省级“五好侨胞之家”,康乐社区“侨胞之家”更被中国侨联表彰为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 (郑立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