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给爱人的一封家书
文章字数:1608
    扫一扫 看视频

  “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这封英文的“与妻书”是华侨抗战英雄林谋盛写给妻子颜珠娘的最后一封信。写信时,正在执行秘密任务的林谋盛,深知回家无望,他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千里之外新加坡妻儿的安全。
  1909年,林谋盛出生在福建南安的一座大厝里,在家排行十一,他的父亲林路是当地有名的华侨建筑家,在新加坡经营砖厂、商行等,身家殷实。修建大厝时,林路在叠楼二楼厅堂写下家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并创办私塾养浩斋,以中国传统文化教养下一代,将家国情怀种在林家人心里。
  在优渥环境中成长的林谋盛相继在中新两地接受教育。20岁时,因父亲病逝,他中断香港学业,回到新加坡接手家族生意,践行父亲遗志。经过多年努力,他在建筑业、食品业等领域经营有方,未满30岁就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成为新加坡华侨杰出青年领袖之一。事业起步之际,林谋盛与妹妹的家庭教师颜珠娘相识相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随着儿女的相继出生,两口之家渐渐壮大为热闹的九口之家。
  “林谋盛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的子女曾经跟我讲过,林谋盛在家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都带他们到新加坡的繁华街道去逛街。”新加坡侨史学者柯木林说。
  1937年,全民族抗战的烽火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民族危亡之际,海外侨胞群情激愤,纷纷以筹款、抵制日货、罢工等方式支援抗战。“因为华侨都是从中国出去的,他们感觉自己终有一天是要落叶归根的,如果祖国沦陷的话,家乡就不复存在,所以他们一定要全身心地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说。
  林谋盛深受感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林谋盛与华侨庄惠泉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当时马来亚最大的日资矿场——龙运矿场,成功策动3000名矿工停工、离开矿山。此次罢工导致日本相关军工厂停产,影响军火制造,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轰动一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铁蹄肆虐中国及东南亚,林谋盛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委,参与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然而战局急转直下,在新加坡沦陷前夕,被日军列入必杀名单的林谋盛,不得不忍痛告别妻儿,匆匆离开新加坡。
  “我明知道这是一项危险任务,但一旦接受就必须勇往直前,我的责任与自尊绝不允许我却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其他国家之林,他的人民必须做出牺牲。”林谋盛在信中写道。或许已预感到前路艰险,林谋盛在最后一封信中向妻子剖白心迹。
  “从这个细节当中可以看出,他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接到了要去组建136部队的通知。”刘伯孳说。
  “ 136部队是英国和中国联合组织的一个情报网,他所接受的是一个秘密的任务,主要的目的是收集日军在新马一带的行为,所以这种情报工作必须是保密的。”柯木林说。
  为掌握更多日军情报,136部队在东南亚积极开展敌后活动,林谋盛被委任为马来亚区华人区长。1943年11月,他与部下一起潜入马来亚霹雳州,以经商为掩护建立情报据点。然而4个月后,林谋盛不幸暴露,被日军逮捕关押。在狱中,即使频繁遭受严刑拷打,他从未吐露机密,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恳切叮嘱被捕的部下不可投降,不能助日本为虐。
  “我希望你把子女抚养成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好。希望你不要因我悲伤,应当以我为国牺牲而引以为荣,并把儿女抚养成人。要让他们知道我的遭遇,指导他们秉承父志,勿毁家声。”林谋盛在信中写道。
  1944年6月,年仅35岁的林谋盛在马来亚华都牙也监狱中不幸殉难。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的遗骸被亲属寻回,被安葬于新加坡麦里芝蓄水池畔,这里正是林谋盛和妻子颜珠娘恋爱时最常来的地方。
  “林谋盛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在自己52天逃亡期间的日记里面,17次提到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作为一个军人来讲,在整个东南亚的抗日史上,乃至世界反对法西斯的抗战历史上,他都占有一席之位。”柯木林说。 (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