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千年牵手高山族拉手舞
文章字数:508


高山族拉手舞起源于中国台湾高山族部落,流传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的高山族聚居地,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高山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早期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后期多表现农耕兼渔猎等生产生活,具有原始舞蹈的色彩。
拉手舞动作简单,节奏鲜明,常在喜庆节日、婚庆仪式以及日常娱乐时进行。少则三五人,多则可达数百人一同参与。跳舞时,人们围成一圈或数圈,沿着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还有单排、双排、螺旋等丰富多样的队形。
舞蹈中通常由一位歌舞能手担任领唱,所唱歌词多是歌颂祖先、赞美英雄、祝贺丰收、鼓励生产、歌唱团结等。其拉手方式分为“小拉手”和“大拉手”。“小拉手”是与两旁人相拉,包括手拉手和小拇指互相勾连等方式,双臂可灵活甩动;“大拉手”则是隔一人相拉,形成交叉连臂,下手臂不便大幅甩动。舞蹈动作主要由上步、撤步、抬腿、踏脚等步法组成,可通过节奏与组合的变化,使舞步变得丰富多姿。
拉手舞充分体现了高山族人民锐劲豪迈、奋发乐观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是研究闽台文化认同及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文化遗产。(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