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飞虎英雄陈炳靖:
铁血丹心映长空
■ 翁志军
文章字数:2116
    ▲ 1943年陈炳靖在昆明巫家坝机场出击前摄。

  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被编入美国第14航空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后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这支队伍中,有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飞虎英雄陈炳靖。
  少年立志 从航海少年到蓝天卫士
  1918年10月,陈炳靖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宋代抗元英雄陈文龙“卫国靖边”精神的熏陶,父亲为他取名“炳靖”,暗含“彪炳千古,卫国靖边”之意。少年时期的陈炳靖勤奋好学,193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陈嘉庚先生创立的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成为该校18名录取者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在集美求学期间,他不仅练就了强健体魄,更立下“以航海报国”的志向。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时,19岁的陈炳靖正在上海商船上实习。他亲眼目睹日军战机对平民的狂轰滥炸,外滩码头血肉横飞的惨状令他彻夜难眠。“我看到整条街上都是被炸弹炸死的孩子,他们的尸体就那样横在血泊中”,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毅然放弃商船高薪职位,陈炳靖奔赴杭州笕桥,考入中央航校第12期,成为中国首批接受陆海空三栖训练的飞行员。
  在黄埔军校步兵科15期受训时,他与台湾作家齐邦媛笔下的张大飞成为同窗。这段特殊经历让他深刻理解“成功成仁”的校训内涵。1941年,陈炳靖从黄埔毕业,获少尉军衔,随即被选派至云南接受空军训练。
  浴血长空 飞虎队中的中国战鹰
  1942年初,陈炳靖作为首批49名学员秘密赴美受训。在亚利桑那州的飞行学校,他与美国教官结下深厚友谊,更掌握了P-40战斗机的先进战术。1943年3月,经过16个月严苛训练,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准尉飞行员,正式加入美国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
  在昆明巫家坝机场,陈炳靖领到了绣有飞虎队徽的飞行夹克。这件后来成为历史见证的战衣,内里用中、英、法三国文字绣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血幅。1943年7月13日,他驾驶编号“013”的P-40战机准备执行任务时,美国机械长特意为他拍下一张照片,记录下他25岁时风华正茂的面容。
  同年10月的越南海防港空战中,在为21架B-24轰炸机护航时,陈炳靖遭遇30余架日军零式战机拦截,他精准把握俯冲时机,一击命中敌机左翼,看着日军战机拖着黑烟坠入大海,他兴奋地向地面指挥部报告:“我击落了一架零式!”这场遭遇战中,他的战机右座舱被击中,弹片穿透座椅钢板刺入右肩,鲜血浸透飞行服。在燃油耗尽前,他凭借顽强意志驾机飞越中越边境,最终在原始森林被迫跳伞。
  九死一生 战俘营中的不屈脊梁
  降落伞将陈炳靖悬挂在离地10米的树冠上,落地时30厘米厚的枯枝落叶救了他一命。在不见天日的丛林中,他仅靠一小块巧克力支撑,沿着溪流跋涉了6天5夜。其间数次坠入深坑、遭遇野兽,右肩伤口溃烂化脓,恶臭扑鼻。当被村民发现时,他已瘦得只剩皮包骨头,飞行夹克上凝结的血痂与皮肉粘连在一起。
  由于行踪暴露,他被日军关到江湾美军集中营,日军军医故意不取弹片,企图让他伤重死亡。幸得美军战俘冒险输血相救,才从死神手中夺回性命。当审讯官逼迫他承认是美军时,陈炳靖怒目圆睁:“我是中国空军!”这句话,他在日军的严刑拷打下重复了上百次。
  1944年,他被转押至南京老虎桥监狱——这座“人间地狱”里,战俘每天仅能吃到发霉的糙米,生病只能自生自灭。陈炳靖因伤重被分配到“病号监”,却坚持将有限的食物分给14岁的小勤务兵。难友们冒险从野外偷来田鼠、青蛙给他补充营养,他含着泪说:“你们更需要活下去。”
  家国情怀 跨越世纪的赤子之心
  1945年8月28日,日军突然通知陈炳靖“明日释放”。他以为死期将至,却在南京六福饭店门口看到迎接人群高举“抗战胜利”的横幅。当日本少佐双手奉上带血的飞行夹克时,这位钢铁硬汉泪如雨下。在重庆医院取出残留21个月的弹片后,他的右肩留下永久创伤,再也无法完整抬起手臂。
  晚年的陈炳靖积极投身抗战历史传播。2012年,他将浸透血迹的飞行夹克捐赠给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这件承载着生死记忆的战衣,至今仍在向世人诉说那段烽火岁月。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97岁高龄的他受邀观礼,胸前的9枚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面对媒体镜头,他反复强调:“要爱自己的国家,要爱自己的母亲。”
  2022年12月23日,陈炳靖在香港与世长辞,享年105岁。这位飞虎队员,用一生诠释了“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铮铮誓言。他的传奇经历被载入《冲天》等纪录片,他的故事在集美大学、莆田砺青中学等校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精神永存 跨越时空的英雄回响
  在昆明飞虎队纪念馆,陈炳靖的飞行夹克与P-40战斗机模型静静陈列。玻璃展柜中,那道穿透右肩的弹孔裂痕,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的血火交锋。这件战衣不仅是陈炳靖英勇抗敌的见证,更是中美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记忆。
  陈炳靖的一生,是中国空军抗战史的缩影。他经历的每一场空战、每一次生死考验,都折射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顽强意志。正如他在集美大学百年校庆时对学子们所说:“国家的未来在你们肩上,要记住——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流着共同血液的中国人。”
  如今,莆田绶溪公园的陈文龙纪念馆里,陈炳靖的画像与先祖并列。这位翱翔蓝天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轨迹,续写了“一门忠烈”的家族传奇。当我们仰望苍穹时,仿佛仍能看见那架涂着鲨鱼嘴标志的P-40战机,带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与骄傲,划过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