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薪火跨海传 长泰搭建连心桥
文章字数:1654
    参观长泰科技馆

  近日,23名来自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的华裔师生,带着对美丽中国的憧憬与好奇,跨越山海来到了漳州长泰,开启了一场为期5天的文化寻根之旅。这5天里,华裔新生代们第一次真切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脉络,他们在坂里乡古厝的红砖绿瓦里寻觅先辈记忆,在龙人古琴的悠扬琴韵里领略先贤情操,每一处古迹都在诉说,每一段乡音都在呼唤,让这些年轻的心灵第一次体会到了“根”的深意。
  老侨带新侨 让华裔孩子记住根在哪里
  “选择长泰,是因为这里的侨乡文化能让孩子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希望孩子们在长泰能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来自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的黄蓓慧是此次文化交流团的团长,这是她第二次踏上长泰的土地,而团队中许多稚嫩的面孔,则是第一次走出印尼国门,第一次来到漳州长泰。
  祖籍漳州的黄蓓慧深受家族根祖意识影响,去年,她第一次随文化交流团来到长泰,就被这里的侨乡文化和闽南风情深深触动。这次,她不仅主动请缨担任领队,还特意组织14名从未踏出过印尼国门的华裔新生代同行。
  5天的文化交流之旅,丰富多样的活动安排令这些华裔师生们惊喜连连。启动仪式上,精彩的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以灵动的形象、精湛的技艺,让华裔师生们领略到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福建省龙人书院,体验“状元巡游”、木版年画拓印、投壶等活动,印尼青少年们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中华古代文化生活;古琴文化弹奏则带领他们走进悠扬古韵,感受中华音乐文化的深邃意境;参观长泰侨史馆、惠中侨心馆等地,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张张老侨的旧照,让孩子们第一次真切触摸到先辈的奋斗史。黄蓓慧说,“这次在长泰侨史馆再次聆听华侨南洋艰辛创业的故事,看到一封封家书,我依然眼眶湿润。我希望他们知道,无论走多远,这里永远是我们的根。”
  我想学好中文 以后有机会要来中国读书
  6月24-25日上午,代表团的华裔师生们走进长泰一中和长泰第三实验小学。长泰一中的学生们用一场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表达了对印尼同龄朋友的欢迎,并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架起一座跨越海洋的友谊之桥。特色课堂上,印尼青少年们扮演了一次中国学生,体验了独具特色的课堂学习教学,从历史、地理课程,再到汉语拼音教学、闽南语歌曲学唱、中国结编织,让印尼青少年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中华文化,通过知识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华裔新生代心中播下一颗颗小小的种子。
  16岁的陈智祥是交流团里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他已经掌握了除中文外的三、四门语言,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他燃起了学中文的兴趣,在长泰一中的汉语拼音课上,他认真跟读每一个发音;在闽南语歌曲学唱环节,他努力模仿老师的腔调;甚至在自由活动时,他还拉着本地学生请教日常用语。“中文比我想象的有趣!”他笑着说,“我想学好中文,以后有机会要来中国读书。”而交流团中的洪美芯老师在参观了学校校区,体验了学习课堂,了解到中国的义务教育体系后,感叹道:当中国学生真的好幸福!她表示,以后有机会,也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学习。
  侨联是一座桥 要让更多海外孩子回家看看
  启动仪式上,印尼锡江印华文化促进会师生们用一首中文合唱的《听我说谢谢你》表达了对长泰的感激。“我感觉您十分的亲切,像是我们认识许久的朋友,你们的真诚让我们特别感动。”交流团中的余美英老师对长泰区侨联主席赖少滨这样说,而这样温暖、有趣的氛围贯穿着5天文化之旅的行程。
  赖少滨全程见证了这群华裔青少年的在这5天里的变化,“看到孩子们从陌生到亲近,从好奇到喜爱,这就是我们办活动的意义。”
  近年来,长泰侨联持续开展海外侨团返乡寻根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对话交流、寻根探访等方式,让海外华裔新生代重新认识祖(籍)国。“很多孩子第一次来,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长辈的讲述里,但亲身感受后,他们的认知完全不一样了。”赖少滨表示,未来长泰区侨联将继续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同胞架起一座坚实的联谊之桥,让“两新”群体,即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在亲身感受中增进对祖(籍)国的认同,厚植念祖爱乡的深厚情谊。”
  (曾江强 马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