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瞻的战略规划擘画发展蓝图
文章字数:3634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科学的战略规划是锚定奋进坐标的“路线图”,也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发展规划工作,提出了关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把脉定向、掌舵领航。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亲自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厦门15年战略规划”),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是马克思主义战略观同时代特征、厦门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其中许多重要理念和发展举措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彰显了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我们要从厦门15年战略规划的主持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启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战略规划,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深刻认识厦门15年战略规划的时代价值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1986年,习近平同志就在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行政体制改革三个课题专职人员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 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统筹全局,不能只顾眼前,临事应付,那样会事倍功半,甚至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全局的主动权。”40年前,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厦门迫切需要一个战略规划来指引未来发展。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厦门15年战略规划,以高瞻远瞩的改革思维和创新理念,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性战略性擘画,至今仍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系统谋划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运用战略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成功典范。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市十几个部门、100多位专家教授等组成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最终编制形成了厦门15年战略规划。这部规划把厦门经济特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中审视,明确了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模式、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对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指引厦门中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蓝本。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从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大局谋长远的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积极运用中长期战略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生动教材。
前瞻布局综合性、外向型经济结构,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先行探索。经济特区担负着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编制厦门15年战略规划时,以前瞻性眼光谋划布局以工业为主兼顾旅游、商业、金融、房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结构,明确采取渐进式、分步走的推进思路,把厦门建设为“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面对自由港怎么建设、人员如何自由进出以及金融货币政策如何探索实施等全新挑战,习近平同志不仅带领课题组到新加坡考察,学习借鉴国际经验,还专门设置两个专章,深入研究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构想和近中期实施方案,并首次提出在厦门建立象屿保税区的具体方案,首次提出“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前瞻思路。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胆识魄力,对新时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先导意义。
高位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筑牢为民基石。社会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同志在谋划研究厦门15年战略规划时,始终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推动国民实际收入有较大提高,使全市人民在投身特区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发展和民生的关系,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事业发展特征的科学把握以及务实为民的政治品格,为新时代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先行示范。
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探索实践路径。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城市建设只有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编制厦门15年战略规划时,率先提出“生态位”概念,强调“要尊重城市特色和发展规律”,着眼统筹城市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布局,要求城市建设在全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做好总体规划,对生产力布局、城镇职能、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并设置专章研究厦门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稳步推进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积累宝贵经验。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每向前一步,改革也要向前一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编制厦门15年战略规划前期,专门召开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行政体制改革三个课题专职人员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并在谋划战略规划中要求厦门经济特区必须跳出现行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系统深邃地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以及社会事业配套改革的发展方向、原则方法和重点任务。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供了重要遵循。
开创性提出促进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战略思路,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出历史性谋划。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厦门在发展对台关系方面具有特殊的区位和突出优势,肩负着重要使命。习近平同志在主持编制厦门15年战略规划中,始终注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调“要把中央对台的战略决策贯穿在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开创性提出要“在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上,必须由目前小宗的间接贸易,逐步发展到大宗的公开直接贸易,并在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设置专章研究厦门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前景问题。这一开创性谋划,注重把握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的宏阔视野,为新时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深刻感悟厦门15年战略规划的实践伟力
战略规划的生命力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40年来,厦门牢牢把握15年战略规划的精髓要义,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聚力全局定位,不断强化规划衔接。全局定位就是横向上在全国发展格局中谋划区域发展,纵向上持之以恒地推动发展目标环环相扣。厦门15年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首批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沿海、近台、临港等区位优势,对厦门城市发展进行精准定位,着力提升厦门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40年来,厦门始终锚定15年战略规划的目标任务,注重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规划衔接功能,适应时代和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了《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厦门市关于全面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决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2020—2035)》《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推动厦门发展定位迭代升级。回望40年来规划引领发展的历程,从笃守目标到一以贯之,厦门在“承”与“成”中精准定位、砥砺前行,始终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
聚力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协调是立足整体和全局的战略思维,也是系统部署、一体推进的重要方法。厦门15年战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建设等作出系统谋划,为厦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夯实了基础。40年来,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海港风景城市”、“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