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第五篇
驰骋商海的行业翘楚
文章字数:799
  商海,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波涛汹涌的。驰骋商海、勇立潮头,一定是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的勇者,他们善于审时度势,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披荆斩棘,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 福建木王”:邱映光
  邱映光(1891年—2010年),字曙甫,生于清光绪年间,被誉为“世纪寿星”“福建木王”。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中的那副对联:“追寻千秋商道在商尤仗义;荟萃百年业绩从业更依仁”是邱映光一生从商的真实写照。
  让白茶“茗”扬天下:梅伯珍
  梅伯珍(1876年—1947年),字步祥,号筱溪,又号鼎魁。他长期致力于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的研制和销售,有“梅占魁”之号,人们尊称他为“梅伯”,是较有成就的清代民国茶人和茶商。
  助推“中国白”遍销全球的先行者:许友义
  “ 一箱瓷雕,一箱白银”,出生于德化的许友义( 1887年—1940年)就是人们口中拥有魔力、能够捏土成金的佼佼者。他以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商业智慧,引领家族创办十多家瓷厂,为20世纪上半叶德化瓷业的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助推“中国白”走向世界。
  福建“火柴大王”:林弥钜
  林弥钜(1879年—1950年)是福建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的第一个10年,完成了由海滨小镇普通农民到福州小有规模木材商的身份转变;随后的20年,由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小木材商成为福州火柴专卖商,甚至一度为战时福建省政府开支提供重要支撑;接下来的10年,旗下的火柴企业迅速扩大,形成从种植柴山到研制药品原料再到生产加工的专营产业链,规模大,设备先进,是当时火柴市场上仅有的“全能厂”。
  撬动百亿产业的领路人:陈清河
  一个人,一双巧手,带动一座城,推动安溪竹编手工艺产业实现了三次转型升级,将不起眼的竹编发展成为拥有12万从业人员的民生支柱产业。从三尺讲台到下海经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因地制宜白手起家到因势利导跨越发展。陈清河(1940年—2020年)的创业历程浓缩了中国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他在商海闯荡的故事背后,有着时代的波澜壮阔,也讲述着草根创业者和地方政府不懈努力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