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华侨华人推动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 姜宏
文章字数:2422
  从铅字印刷的报纸到数字时代的云端传播,海外华文媒体始终承载着华侨华人的文化根脉与时代声音。华侨华人通过创办报刊、运营新媒体等方式,以独特的视角与不懈的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异国土壤生根发芽,同时也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看见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书写着文化传播的动人篇章。
  华侨华人将海外华文媒体 打造为连接海内外的文化桥梁
  华侨华人在住在国落地生根,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们既懂中国,又了解住在国的历史文化,身具“双重文化特质”。因此,华侨华人在出版内容创作中既能融入当地文化,又能坚守文化本源。比如,海外第一家正规的华文日报是新加坡的《叻报》(新加坡旧称“石叻”,或简称“叻”),其创办人薛有礼出生于新加坡的豪门望族,其祖籍为福建漳州。关于为什么创办报刊,薛有礼曾说:“概夫叻地同侨,囿于旧俗,身之与国,漠不相关,惄然忧之,遂以觉世牖民,引为己责,念裨风教者莫良于报,于是毅然奋发,独任其难。”薛有礼以“觉世牖民”为己任,通过办报启发民众觉醒,引导社会向善,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百年前“海外看中国”的一扇窗户。新加坡华文综合性日报《南洋·星洲联合早报》成立于1983年,由闽籍著名侨领胡文虎创办的《星洲日报》和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两家合并而来,该报在全球华侨华人世界中具有重要影响。该报不仅报道内容和观点自成一格,而且还采用“本土化表述+中文母语核心”的策略,推出以中国报道和评论为基础的英文数码杂志“ThinkChina”(思想中国),将评析中国动态的精辟内容带到英文读者的世界,有效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欧洲时报》亦由华侨华人创办,是一份全欧发行的华文报纸,也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该报设置有“要闻”“国际聚焦”“欧洲速递”“法国深度”“中国大陆”“港澳纵横”等多个版块。其中,“中国大陆”版面每期做不同地区的专栏,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家乡风貌、风俗美食,不仅寄托了华侨华人对故土的思念,而且留住了文化根脉,同时也向海外读者详细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因此,依托华文媒体,海外华侨华人把祖(籍)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华侨华人社区也起到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发布传达祖(籍)国文化信息、凝聚社区族群的作用。
  华侨华人依托海外华文媒体 搭建资源整合的互助网络
  近代以来,华侨华人群体在海外构建的华文媒体网络,不仅在信息传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资源整合的枢纽网络。目前全球的各类华人社团和华文学校在文化生产活动中建立起跨地域、跨行业、跨环境的资源互助体系。早期移民时代,华侨华人到达海外之后由于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和社会,在信息获取、就业、生活等方面面临重重困境。对此,华文媒体用熟悉的语言将大家连接起来,促进华侨华人的互帮互助。比如,旧金山《金山日报》突破了原有的单一的新闻传播作用,每期固定版面刊登工作机会、业务等,开始承担起中介组织、法律援助、信息共享等复合型职能,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便利。陈嘉庚的《南洋商报》刊登华侨企业的广告,促进了华侨实业发展。《叻报》关注商务、经济等,专门成立“侨商名录”板块,整理华商信息,给海外华侨华人提供更多就业、发展的资源。在当代,华文媒体在产业联动方面,将网络信息转化为经济资源,以文化助推经济发展。比如,美国地区大型中文报纸《侨报》目前仍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等大中城市同步发行,为商务人士提供优质的网络广告与商务服务,也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提供详实的工作与生活资讯。此外,新移民初到国外,文化隔阂的存在让他们无法快速融入主流社会,会产生“边缘人”的感觉。海外华文媒体以熟悉的文字传递故土的信息和文化,让海外华侨华人获得了文化归属感,也构建起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
  华侨华人推动海外华文媒体创新变革
  世殊时异,读者需求不断变化,传播技术推陈出新。面对挑战,华侨华人积极创新,推动华文媒体创新变革。《大汉公报》是加拿大发行的华文报刊,创办于20世纪初,有很大的影响力。早年的华侨有不少底层劳工,他们文化水平有限,语言不通。针对此情况,《大汉公报》引入铅字排版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出中英文对照的“双语对照栏”,一方面解决了大家的语言障碍,同时也成为了独特的版面美学,后经不断发展,成为更为复杂的文化编码系统。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双重浪潮影响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呈现出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的趋势,海外华文媒体亦受到冲击。面对挑战,华侨华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以文化自觉和技术敏感重塑华文媒体的形态,构筑起跨文化、多元化的数字传播方式。比如,孙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亲手创办的《光华日报》,创立至今已经有115年的历史,是“世界最长寿的中文报纸”之一,谈到发展密码,其总经理李兴前这样指出:一是“爱屋及乌”——基于社会对孙中山先生的敬重;二是“天下为公”——该报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社会责任感;三是网媒发展——该报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在适应新时代新媒体方面,《光华日报》相比过去的报道在注重讲传统乡情之外,也更加注重在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作用。在创新转型方面,《光华日报》迅速从传统报刊转型为多媒体平台,并拥有光华e报、光华网、光华APP及多个互联网平台账号等,做到新闻资讯涵盖平面及网络,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马来西亚的另一个华文媒体《星岛日报》则顺应时代趋势,开发了“星岛+APP+公众号”模式,集新闻阅读、论坛和在线商城等多种功能,并根据不同国家特点,开发“星岛日报欧洲版、美东版、美西版、洛杉矶版”等公众号,成为最畅销的华文媒体之一,使用户黏性大大提高,直接催生出新型的信息与资源交换模式。除此以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传统媒体转向社群平台建设,助力网文出海、加强融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前沿技术的运用为海外华文媒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升了其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力。
  (作者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