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区,见证侨民拼搏与归乡的百年缩影
文章字数:1215

近日,泉州市鲤城区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福建省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鲤城区持续推进“华侨+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侨乡文化与城市更新深度结合的成果体现。
王宫社区位于泉州江南片区北侧,滨临晋江,自清朝中叶起,便有大量居民“下南洋”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滨江侨乡。如今,这片土地既保留着闽南传统红砖古厝、骑楼、番仔楼等华侨风貌建筑,又拥有王顺兴信局等重点文保单位,形成浓厚的“侨文化”氛围,成为泉州首个以“华侨文化”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更新项目。
该街区项目由鲤城区委、区政府与著名侨领、鲤籍乡贤、香港联泰集团创始人陈守仁博士共同策划推动。2023年4月,陈博士率家族访门团回乡寻根,表达了希望通过文化与青年联结家乡的愿望。在泉州市、鲤城区两级统战部(侨办)的积极沟通协调下,促成了项目的快速启动。联泰集团决定捐资1亿元支持建设华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项目设计则由澳大利亚著名设计公司PTW建筑事务所负责。
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总用地117.11亩,总投资3.5亿元,整体分为建筑综合改造工程与华侨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基地两个子项目。街区更新内容涵盖街巷整治、建筑修缮、文化空间打造及景观标志建设等,致力于形成集文化展示、文旅体验、民生改善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目前,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街巷改造部分涉及王宫街、前墩街、浯兴路等12条街巷,全长约2.4公里,改造内容包括路面翻新、雨污分流、管线下地等,进度已完成85%,预计近期全部完工。为保留街区原有风貌,屋面及立面整治采用仿真漆处理闽南红砖效果,兼具防水、耐热、视觉统一等特点,受到居民好评。
在文化设施方面,街区将建成文创商店、青年旅社、王宫华侨乡村记忆馆、省级侨批馆以及南洋美食广场,同时复建古戏台、古福船等地标景观。街口立起的花岗岩牌坊高9.9米、宽14.9米,由陈守仁博士亲笔题写“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牌匾,既是地标更是情感凝聚。 体育文化交流基地规划用地26.6亩,聚焦足球体育主题,计划建设“华裔青少年足球训练场”“守仁体育馆”和“南洋文化中心”三大功能区。未来将承接全球华裔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打造“华侨体育产业落地”样板。
项目注重“活态传承”,通过侨批馆、记忆馆讲述华侨家族拼搏与归乡的情怀,融合南洋风情美食与数字寻根平台等互动手段,增强游客沉浸体验。江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不仅有望成为泉州古城外溢文旅资源的有效承载地,也将作为“城市会客厅”带动周边社区经济、改善民生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随着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正一步步将丰富侨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现代活力、文化底蕴深厚的闽南侨文化新地标,展现新时代侨乡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新成果。
同时,记者了解到,泉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已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华侨建筑保护纳入文旅规划,支持侨厝、侨批馆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乔正 同心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