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纸侨批连世界
文章字数:2870
一纸泛黄的家书,跨越重洋,承载着百年华侨的汗水与乡愁;一份独特的“信银合一”,镌刻着中外文明的交融与互鉴。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福建作为侨务大省,一直重视侨批保护,积极探索侨批的“活化”之路。从尘封的文献到鲜活的舞台,从深藏的档案到跨越山海的展览,福建正以侨批为纽带,将华侨精神与中华文化传递至全球。
探索活化利用侨批
福建运用开启公藏、海外图展、出版丛书和演艺作品等多种形式让侨批“活”起来,不仅守护了侨批,更让华侨精神与侨批文化焕发新生。
开启公藏,保护好侨批。福建省档案馆、福建博物院及地市档案馆、博物馆大量回购侨批文献史料,丰富馆藏资源,目前约有10万封侨批文献列入公藏部门。这些福建侨批,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呈现出闽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侨居地生活的种种画面,它涵盖了世界各地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情况,还融合着中外商贸往来、金融、汇兑等历史记录,是具有真实性、罕见性、珍贵性的史信。这种大量的有别于一般书信的民间文书恰好能与中外官方概括性文本形成互补,对世界移民史起着独特的见证作用。福建省级单位开启公藏侨批工作,是践行保护好世界记忆遗产的实际行动。
海外图展,弘扬好闽籍华侨华人精神。福建侨批档案已在10多个国家(地区)成功展出,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高度关注,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重要意义。2023年,正值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福建侨批“百年跨国两地书”展于2023年5月至9月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博物馆举办。百余封弥足珍贵的侨批和多幅华侨华人在马来西亚生活的老照片呈现当时华侨华人吃苦耐劳、勇毅前行、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为祖(籍)地和侨居地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见证了中国福建与马来西亚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福建举办侨批海外图展,不仅有效宣传了福建和世界各地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侨批文化,弘扬了闽籍华侨华人精神,还积极促进了社会间文明交流互鉴与发展。
出版丛书,发挥好“以物证史”“以文化人”作用。为了更加充分发挥侨批作用,福建省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侨批图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述说侨批故事,用唤醒乡愁记忆的形式宣传侨批中的诚信精神和家国情怀,进一步广泛团结海外侨界人士,如《闽南侨批大全》二辑30册系列丛书,还有《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福建侨批档案图志》《侨批记忆——中国侨批文化珍藏邮册》等。各地市侨乡根据各自不同主题,用心用情精选汇编出版侨批原始文献资料,如《厦门侨批》《泉州侨批档案》《两地书故乡情——泉州市侨批展汇编》《漳州侨批史话》《晋江侨批集成与研究》《晋江詹廷团侨批档案》等。这些侨批图书的出版,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19世纪以来福建与中外文化文明交流往来历史和整体风貌。再如2023年12月由福建省档案馆编著的《何以侨批》(纪述卷和图录卷)两卷侨批科普读物,以浅显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借助于电子书的新兴科技手段,通过“大梦书屋”文化沙龙的推介方式,将侨批推送给广大读者,向海内外受众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一系列侨批丛书,将丰富多彩的侨批文化呈现给人们,让福建侨批在“以物证史”“以文化人”上发挥更好更广泛的作用。
演艺作品,绽放好福建侨乡文化魅力。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作的《侨批》歌仔戏,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和2020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并于2022年7月在北京参加“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这部以闽南语演出的地方戏,创造性地以侨批为载体,聚焦福建闽南华侨华人下南洋的艰难历程和敢闯敢拼、砥砺前行的开拓精神,将千百万闽籍海外华侨华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在首都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讲述福建好故事,传递福建正能量。这种以侨为桥、以文传情,唤起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乡愁记忆,展现了家国情怀的精美演艺,吸引了众多海外侨胞线上线下观看,引起了广泛反响,绽放了福建侨乡文化跨越山海、超越国界、直抵心灵的无穷魅力。
持续擦亮侨批文化名片
从寄托乡愁的家书到承载文明互鉴的文化符号,侨批的价值早已超越一纸书信。它凝聚着华侨华人恋祖爱乡的精神内核,成为团结海外侨胞、助力民族复兴的情感纽带。福建通过成立学术中心、强化国际交流,主动承担起守护者的责任;而侨批在博物馆、档案馆的展陈,更将华侨华人故事转化为文化地标,为福建建设文化强省注入独特基因。如今,侨批不仅是福建的乡愁纽带,更是一张跨越国界的中华文化名片,向世界讲述着开放包容、砥砺前行的中国故事、福建故事。
“侨批档案”以真实、罕见、完整、无可替代为明显特征的优秀文献史料于2013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福建为更好保护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专门成立了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自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成立以来,福建积极履行保护世界记忆遗产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在征集抢救保护福建文献史料、深化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等方面,特别是在对福建侨批的保护宣传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强化了福建侨批的保护和弘扬,进一步滋养了民族精神、培育了文化自信、促进了文明互鉴,社会反响与日俱增。
福建公藏典藏侨批档案史料,是主动履行保护世界记忆遗产责任的有效行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福建省级公藏部门是福建省文化事业直属单位,是代表福建统一征藏、保管、展示能够充分反映福建地方特色文化、呈现福建革命建设发展文化等典型性物证的权威机构,是福建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的代表,受众面广。海派文化与海洋文化人文气质相融合的侨批在省级公藏馆对外开放展示,既有助于人们了解福建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又连接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情感记忆,也让前来观看的受众群体深刻领悟海外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不仅能呈现独具华侨精神文化特色的美感,还能打造闽地文化地标,为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再如,202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州召开,大会以“五洲聚‘福’汇侨智,同心共圆中国梦”为永久主题,以“创新谋发展,侨智创未来”为2024年度主题,细分“汇侨引智”“汇侨话智”“汇侨展智”“汇侨育智”四大主题板块,是一场立足福建、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的高水平交流合作盛会。其中,在“汇侨话智”——《福建华侨史料征集倡议书》启动仪式专场开幕式上播放的“闽侨筑梦 四海归心”视频中,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推向世界。这是侨批“活化”与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将中国好故事、福建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好做法,极具现实价值。
“举众力而无不胜,集众智则无不成。”实践证明,文化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充满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侨批档案是世界记忆遗产,要让福建侨批文化中的华侨精神得以弘扬,要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得以赓续,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扩大福建文化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必须将其进一步挖掘“活化”,以乡情乡愁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全力增强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福建持续深入挖掘“活化”侨批,在国际间进行文化文明交流,既展现福建独特风貌,又弘扬华侨华人精神。这种以乡情乡愁凝心汇聚起的侨力,必将助力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所研究员)
探索活化利用侨批
福建运用开启公藏、海外图展、出版丛书和演艺作品等多种形式让侨批“活”起来,不仅守护了侨批,更让华侨精神与侨批文化焕发新生。
开启公藏,保护好侨批。福建省档案馆、福建博物院及地市档案馆、博物馆大量回购侨批文献史料,丰富馆藏资源,目前约有10万封侨批文献列入公藏部门。这些福建侨批,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呈现出闽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侨居地生活的种种画面,它涵盖了世界各地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情况,还融合着中外商贸往来、金融、汇兑等历史记录,是具有真实性、罕见性、珍贵性的史信。这种大量的有别于一般书信的民间文书恰好能与中外官方概括性文本形成互补,对世界移民史起着独特的见证作用。福建省级单位开启公藏侨批工作,是践行保护好世界记忆遗产的实际行动。
海外图展,弘扬好闽籍华侨华人精神。福建侨批档案已在10多个国家(地区)成功展出,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高度关注,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重要意义。2023年,正值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福建侨批“百年跨国两地书”展于2023年5月至9月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博物馆举办。百余封弥足珍贵的侨批和多幅华侨华人在马来西亚生活的老照片呈现当时华侨华人吃苦耐劳、勇毅前行、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为祖(籍)地和侨居地建设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见证了中国福建与马来西亚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福建举办侨批海外图展,不仅有效宣传了福建和世界各地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侨批文化,弘扬了闽籍华侨华人精神,还积极促进了社会间文明交流互鉴与发展。
出版丛书,发挥好“以物证史”“以文化人”作用。为了更加充分发挥侨批作用,福建省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侨批图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述说侨批故事,用唤醒乡愁记忆的形式宣传侨批中的诚信精神和家国情怀,进一步广泛团结海外侨界人士,如《闽南侨批大全》二辑30册系列丛书,还有《福建侨批档案文献汇编》《福建侨批档案图志》《侨批记忆——中国侨批文化珍藏邮册》等。各地市侨乡根据各自不同主题,用心用情精选汇编出版侨批原始文献资料,如《厦门侨批》《泉州侨批档案》《两地书故乡情——泉州市侨批展汇编》《漳州侨批史话》《晋江侨批集成与研究》《晋江詹廷团侨批档案》等。这些侨批图书的出版,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到19世纪以来福建与中外文化文明交流往来历史和整体风貌。再如2023年12月由福建省档案馆编著的《何以侨批》(纪述卷和图录卷)两卷侨批科普读物,以浅显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借助于电子书的新兴科技手段,通过“大梦书屋”文化沙龙的推介方式,将侨批推送给广大读者,向海内外受众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一系列侨批丛书,将丰富多彩的侨批文化呈现给人们,让福建侨批在“以物证史”“以文化人”上发挥更好更广泛的作用。
演艺作品,绽放好福建侨乡文化魅力。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作的《侨批》歌仔戏,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和2020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并于2022年7月在北京参加“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这部以闽南语演出的地方戏,创造性地以侨批为载体,聚焦福建闽南华侨华人下南洋的艰难历程和敢闯敢拼、砥砺前行的开拓精神,将千百万闽籍海外华侨华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在首都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讲述福建好故事,传递福建正能量。这种以侨为桥、以文传情,唤起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群体乡愁记忆,展现了家国情怀的精美演艺,吸引了众多海外侨胞线上线下观看,引起了广泛反响,绽放了福建侨乡文化跨越山海、超越国界、直抵心灵的无穷魅力。
持续擦亮侨批文化名片
从寄托乡愁的家书到承载文明互鉴的文化符号,侨批的价值早已超越一纸书信。它凝聚着华侨华人恋祖爱乡的精神内核,成为团结海外侨胞、助力民族复兴的情感纽带。福建通过成立学术中心、强化国际交流,主动承担起守护者的责任;而侨批在博物馆、档案馆的展陈,更将华侨华人故事转化为文化地标,为福建建设文化强省注入独特基因。如今,侨批不仅是福建的乡愁纽带,更是一张跨越国界的中华文化名片,向世界讲述着开放包容、砥砺前行的中国故事、福建故事。
“侨批档案”以真实、罕见、完整、无可替代为明显特征的优秀文献史料于2013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福建为更好保护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专门成立了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自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成立以来,福建积极履行保护世界记忆遗产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在征集抢救保护福建文献史料、深化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等方面,特别是在对福建侨批的保护宣传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强化了福建侨批的保护和弘扬,进一步滋养了民族精神、培育了文化自信、促进了文明互鉴,社会反响与日俱增。
福建公藏典藏侨批档案史料,是主动履行保护世界记忆遗产责任的有效行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福建省级公藏部门是福建省文化事业直属单位,是代表福建统一征藏、保管、展示能够充分反映福建地方特色文化、呈现福建革命建设发展文化等典型性物证的权威机构,是福建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的代表,受众面广。海派文化与海洋文化人文气质相融合的侨批在省级公藏馆对外开放展示,既有助于人们了解福建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联系,又连接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的情感记忆,也让前来观看的受众群体深刻领悟海外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不仅能呈现独具华侨精神文化特色的美感,还能打造闽地文化地标,为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再如,202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州召开,大会以“五洲聚‘福’汇侨智,同心共圆中国梦”为永久主题,以“创新谋发展,侨智创未来”为2024年度主题,细分“汇侨引智”“汇侨话智”“汇侨展智”“汇侨育智”四大主题板块,是一场立足福建、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的高水平交流合作盛会。其中,在“汇侨话智”——《福建华侨史料征集倡议书》启动仪式专场开幕式上播放的“闽侨筑梦 四海归心”视频中,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推向世界。这是侨批“活化”与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将中国好故事、福建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好做法,极具现实价值。
“举众力而无不胜,集众智则无不成。”实践证明,文化文明只有交流互鉴,才能充满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侨批档案是世界记忆遗产,要让福建侨批文化中的华侨精神得以弘扬,要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得以赓续,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扩大福建文化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必须将其进一步挖掘“活化”,以乡情乡愁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全力增强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福建持续深入挖掘“活化”侨批,在国际间进行文化文明交流,既展现福建独特风貌,又弘扬华侨华人精神。这种以乡情乡愁凝心汇聚起的侨力,必将助力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