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传承弘扬“嘉庚精神”
文章字数:3627
  今年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诞辰15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周年。近日,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侨务工作者云集厦门,共同缅怀陈嘉庚的光辉事迹和历史功绩,弘扬“嘉庚精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同圆复兴之梦。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百年间,陈嘉庚如同一颗启明星,是全球华侨华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旗帜。
  此次,记者采访了多位侨界、学界人士等,聆听他们对“嘉庚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嘉庚精神”传承不辍家乡不遗余力
  福建,陈嘉庚的故乡,是全国第二大侨乡。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弘扬“嘉庚精神”高度重视,在福建工作期间,对陈嘉庚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还曾以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的身份接受过《民族之光——陈嘉庚先生归来的岁月》电视文献纪录片摄制组的采访。
  多年来,福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为纪念陈嘉庚专设展馆、展览、纪念月,以陈嘉庚名字命名建筑群、塑造雕像,推出讲述陈嘉庚故事的纪录片、音乐剧、话剧,组织华裔新生代重走嘉庚路等,传承保护“嘉庚精神”文化遗产,让“嘉庚精神”深入人心。
  “我最诧异也最感动的,就是厦门对‘嘉庚精神’的传承。入境后,我到厦大、到集美,无不感到大家对陈嘉庚的重视。”近日,“弘扬嘉庚精神 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系列活动在厦门举行,受邀参加活动的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对记者说。
  陈嘉庚不仅是厦门的城市名片,更是精神之源。今年也是华侨博物院建院65周年。“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晚年亲自倡办的文博机构,在弘扬传承‘嘉庚精神’方面责无旁贷。”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表示。为此,华侨博物院策划推出了原创展“存史启智——陈嘉庚社会教育理念与华侨博物院”,编著图书,推出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系列社教活动,同时对“陈嘉庚珍藏文物展”进行改造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嘉庚社会教育思想,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社会教育体系。
  这几日,厦门多栋地标性建筑在夜幕中亮起“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爱国担当,团结奉献,诚毅创新”等标语,灯火璀璨间、流光溢彩中,人们深切感受到“嘉庚精神”穿越时空的魅力。曾经,陈嘉庚点亮了厦门这座城;现在,这座城为了他而点亮。
  “祖父陈嘉庚的灵魂与骨血中,蕴藏着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品性:依海而生、向海图强,诚信果毅、爱拼会赢。”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说。
  “嘉庚精神”研讨践行各界踊跃参与
  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不朽贡献,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事迹与精神不仅在福建广为人知,更受到全国各地研究学者、侨界干部等社会各界的景仰和推崇。
  “陈嘉庚先生是中国侨联的首任主席,是侨界引以为傲的光辉旗帜,是我们侨联干部学习的榜样。”10月21日,在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的带领下,全国侨联系统和海外侨胞共同来到陈嘉庚先生陵园鳌园,敬献花篮。期间,多位侨联干部由衷表示。
  “陈嘉庚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贯穿终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都绝不退缩。”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研究华侨历史多年,始终致力于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它不仅属于侨界,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陈嘉庚一生经历多个阶段,始终不变的是他赤诚的爱国心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早在1915年,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陈嘉庚就提出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陈嘉庚的破产,并非他经营无方,而是在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势力的多重打压下遭到的失败,即便如此,陈嘉庚却从未放弃教育、放弃他的爱国理想。”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百年巨匠》影视顾问、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夏蒙对记者说,“在我看来,陈嘉庚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有相当政治眼光的社会活动家。”
  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百年间,“嘉庚精神”已积淀成为厦大人世代流芳的人文基因。今年,厦门大学重新布展,焕新建设“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并于10月18日开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越乔正端坐其中,仔细翻阅讲解内容。她是江西人,今年考上了心仪的厦门大学,并志愿成为校史馆讲解员。她发现,最近参观厦大的人越来越多。“关于‘校主’的一切,我都想知道,也愿意讲述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李越乔说。
  一对北京的夫妻则受陈嘉庚教育救国实践所指引,专程来到厦门大学。走在历经百年的群贤楼群长廊中,感悟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延续,重在教育。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让我深感敬佩。”他们说。
  校园里,来自台湾的老师林盈琪带领一批国学班的孩子专程前来学习。她告诉记者,这些年她不断发掘身边关于陈嘉庚的故事,一次次被陈嘉庚的精神所打动,“对于普通人来说,爱国、奉献,不在财富多寡,更在奉献的心意。陈嘉庚先生对社会是全身心的无私奉献。同是闽南籍,我以他为荣。”
   “嘉庚精神”世界远扬海内外共筑精神家园
  陈嘉庚深得海外华侨拥护,对东南亚的经济、政治均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时代,“嘉庚精神”正激励着新一代华侨华人继续前行。
  “陈嘉庚在马来西亚甚至是东南亚地区都留下了精神火种,并影响至今。从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南洋大学的创办人陈六使以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代表人士林连玉等,都曾提及陈嘉庚先生对他们的深刻影响。”安焕然说,“我认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正是受到陈嘉庚奉献精神的影响,才得以发展至今。”
  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界,“嘉庚精神”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先生所处的动乱年代已经过去,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新时代,我们弘扬‘嘉庚精神’就是要弘扬他矢志不渝投身教育的精神,守护华文教育、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主席黄端铭表示,“陈嘉庚是华侨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我想加一句,他更是我们所有福建人引以为豪的典范。”
  今年的10月21日是厦门市第一个“嘉庚教育遗产日”,当天,海外侨胞走过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纪念馆等地,感悟“嘉庚精神”。长期以来,陈嘉庚纪念馆将弘扬“嘉庚精神”作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生动载体,积极打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宣传阵地,今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太伟大了!”在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时,葡萄牙福建商会副会长叶珍珍连连感叹。“我们要沿着陈嘉庚先生的足迹,奋勇前行。”
  闽籍侨领庄西言是陈嘉庚的刎颈之交,他的曾孙庄元安也在此行的受邀之列。今年4月,庄元安带团回乡寻根,与陈嘉庚长孙陈立人等在陈嘉庚纪念馆相遇,“曾祖父与陈嘉庚先生都从福建走向世界,带着同样的爱国之情与坚定信念,携手同行,成为华侨华人的重要代表,我们与有荣焉。”此次,庄元安与陈嘉庚后裔再次在厦门相遇,“我们传承了先辈的意志,将用我们的方式重续祖辈情谊。”
  “‘嘉庚精神’影响了众多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说。他呼吁世界各地闽籍乡亲团结起来,赓续传承“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朱婷 邓金花)
  // 记者手记 //
  “嘉庚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于新时代里焕发生机
  100多年前,17岁的陈嘉庚随父亲离开他深爱的家乡,在海的另一端历经波折、抢抓机遇,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橡胶大王”。这是他商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却只是人生传奇的开始。
  他的心中始终装着那个小小的渔村和整个民族的未来,这份爱即使历经风霜雪雨、百般阻扰,从未沉沦。他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之精神,以血肉之躯、无私之大爱,将所得所有尽数投入民族大业。
  “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这份铿锵的力量源自他的本心,也是同行者给予的底气。它源自那一代华侨华人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四处奔走、抗争奋斗的壮举,承载着他们关于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
  如同黑暗中的一颗闪亮的星,陈嘉庚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
  步入新时代,我们发现,这份精神的力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他的家乡,因他而建的集美学村、厦门大学,成为福建的亮丽名片;因他得名的建筑物、纪念馆成为无数游客的打卡点;人们以他为傲,深受精神感召。在全国,“嘉庚精神”引起广泛的共鸣。侨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他为榜样,兢兢业业投身侨务工作、教育事业,为国家未来、民族复兴默默奉献;民营企业家,奉他为圭臬,诚信经营,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为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而在全世界华侨华人心中,陈嘉庚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爱国情怀、诚毅品德和奉献精神,成为了华侨华人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他们在异国他乡团结奋斗、笃行不怠,更胸怀大爱、心系桑梓……
  精神的力量,可激荡四海、跨越古今。如今,这份力量依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嗡嗡作响,那是灵魂共振的声响,更因众人的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