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邵武市:凝聚“三乡人”力量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字数:1503
  近年来,邵武市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实施“我的邵武,我建设”活动,盘活“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三类海内外乡贤人才资源,通过培育原乡人建乡、吸收归乡人乐业、引进新乡人添能,共同绘就“邵武是个好地方”致富兴村新图景。截至目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村超25%,外石村古树林等17个乡村建设点入选福建省2023年度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
  原乡人在乡建设强基固本蓄内力
  邵武市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传承人、能人巧匠等在乡的自由职业者人群优势,以“一人一跟踪、一人一动员”的原乡乡贤管理模式精准发力,鼓励原乡人参与乡村建设。围绕做好非遗传承转化文章,激发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等群体作用,实行“名师带徒”“选送进修”培养机制,全力推进和平游浆豆腐、枫林窑青白瓷、大埠岗傩舞等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实现农产品、传统工艺品、文创品等方面创业创新创收。目前,已选送30余名传承人外出学习,带动成立33家青白瓷制作工作室,销售额达400余万元。
  实施“村党支部引领、能人带动、农民入社”的“村社合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产品统一收购、包装、代销,推动产业共兴。目前,邵武市下沙镇分站村联合加工作坊吸纳原乡乡贤社员1000余人,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0余万元;肖家坊镇坊前村立足烟叶、制种、茶业优势产业,创办专业合作社15家,村财年收入突破100万元。
   归乡人返乡乐业联建带富强实力
  实施“乡贤+N”回归工程,促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回归,让乡村振兴劲头更足。以乡愁乡情为纽带,通过举办“黄峭故里行”“春社节”等民俗节庆以及乡贤座谈会聚贤人集资源,2023年以来,开展“共话家乡情·共谋振兴路”乡贤座谈会36场次,吸引归侨、海外华侨等乡贤回乡创办领办农业经营主体70多家,带动农民工就业3000余人。
  围绕竹、烟叶、种业、中药材、茶叶为主的“5+N”特色产业体系,锚定“回引一人、发展一业、改变一村”目标,由返乡创业代表、致富能人带头,发展全竹产业、林下经济、水稻制种等特色产业,做实“土特产”文章。2023年以来,乡贤资金投入村集体项目超1300万元,带动120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竹荪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年产值达2亿元;中药材全产业链突破16.3亿元,“邵武黄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福建省“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
   新乡人到乡赋能添新增彩焕活力
  打响“邵武英才”人才品牌,吸引专家学者等新乡人“组团式”到村,变身献计者、参与者、服务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实施“才智双引”,聘请同济大学教授团队为智库首席专家,编制全域规划,聚力打造“1个示范镇(和平镇)+3条示范带(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示范带、富屯溪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世遗1号风景道示范带)+5个示范村(龙斗、大埠岗、进贤、池下、外石)”;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人才顾问15名,对和平、金坑等建设“把脉问诊”,推进美丽环境转变美丽经济,截至目前,人才顾问团提出古村落保护等高品质建议30余条;获批省“绿盈乡村”高级版9个;聘请海内外绿色招商大使29名,面向全球招商引资,今年来,促成正瑞三新等项目签约19个,总投资28.2亿元;促成商会签约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9个,聘任乡贤企业家为“乡村振兴顾问”30余名。
  依托省级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以产业、文化、人才为纽带深化邵台融合发展,吸引台胞来邵武兴业创业,共建乡建乡创工作室、学术交流中心等合作平台,共育高效农业、数字文旅等乡村新业态。截至目前,引进台企27家,实施台资农业项目12个,推广凤梨等优质果种1万余亩,年产值逾2亿元;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打造瑶理驿站等乡建乡创农旅品牌6个,今年来,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乡村旅游创收1200余万元。(余瑞鑫 谢雄风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