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大食物观 “金麟软玉”自闽来
文章字数:1510
    ▲“乾动”1号和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

  地处东南之滨的福建,渔歌传唱,产业正兴。
  大黄鱼是福建沿海久负盛名的鱼种,被誉为“国鱼”。清代文人王莳蕙有诗曰:“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女儿未受郎君聘,错伴春筵媚老饕。”盛赞的就是大黄鱼之美味。
  从濒临灭绝到人工养殖、重回百姓餐桌再到追求品质、产业升级,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聚焦“海上粮仓”建设,不断开拓大黄鱼养殖产业现代化新路径,开启了一场深远海养殖大黄鱼的探索与实践。
  福州连江台风频繁,海浪常常达到10多米。“这里曾经是养殖的禁地,却也是机遇之地。”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涛自信地说。
  2018年,他敏锐发现市场风向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消费者开始追求记忆中那鲜美无比的大黄鱼口感,这让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高品质大黄鱼的市场需求在激增。如果我们能规模化养殖出类野生大黄鱼,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福建大黄鱼的品牌增添光彩。”
  “要养的好鱼,必须有好的环境。福建省是全国大黄鱼养殖量最大的省份,打造‘蓝色粮仓’势必要向深海挺进。好的环境就必须到深远海去!”
  说干就干。挑战在于,如何在恶劣的深远海环境中成功养殖大黄鱼呢?他意识到,“深远海养殖,装备是第一步”。
  过去,市场上大部分的大黄鱼养殖都是传统网箱,不仅抗风浪能力差,还无法及时清理网箱上的藤壶、淡菜等附着物。网上的附着物过重后便难以抵挡海浪的扑打。
  “老话说,‘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其实是过去的渔夫们为了延长渔网的使用寿命,在不断地清理渔网上的附着物。我就想设计一个可360°旋转的网箱,让每一面都能照射到阳光,以解决海洋附着物的问
  题。”郭建涛回忆道。
  他与中国重型工业企业合作,一款封闭式、可旋转、可提升的养殖网箱应运而生。这种独特的八面体结构,不仅解决了网箱附着物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网箱的抗风浪能
  力。
  “我们的网箱能在水下20米旋转,定期上升至水面晾晒,既保持了网箱的清洁,又为鱼类创造了最佳的生长环境。”郭建涛自
  豪地介绍。
  这种八面体可绕轴进行整体式转网,入水中的部分是鱼类活动空间,露出水面部分可以通过日晒风干去除附着的海洋生物。“网箱基本上就是三分之二在水下、三分之一在水面上。网箱定期旋转,每个部分都能出来‘晒太阳’。这个跟我们传统说的‘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是一个道理。”他笑着说。
  2022年8月,被誉为“海中钢铁侠”的养殖平台在定海湾海域顺利下水,这标志着福建大黄鱼深远海养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上个月,“乾动”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顺利下水。
  据介绍,“乾动”系列总长67.6米、总宽33.9米,养殖水体达到2万立方米,可年产高品质大黄鱼200吨。平台由结构浮体、养殖网箱、旋转机构、提升机构四大部分组成,搭载了各类智能养殖系统及检测系统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乾动”平台具有抗17级台风、抗赤潮等优势,大大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彻底解决了传统养殖平台抗风浪能力差的缺点。
  凭借科技,“乾动”系列实现“掌上养鱼”、智慧养殖。平台上搭载的可以实时获取DO(溶解氧)、PH值、电导率(盐度)等对水产有重大影响的水质参数以及大气环境系统,实时监控大黄鱼养殖周边的环境数据。养殖人员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实现远程查看和操作平台,实时监控大黄鱼生长水环境。
  “我们的大黄鱼,不仅体型修长,没有土腥味,特别鲜甜,通过了有机认证及无抗生素认证,填补了高品质大黄鱼的市场空白,让‘国鱼’真正好起来。”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项技术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同时,探索更多深远海养殖的可能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饮食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福建的深远海,正成为郭建涛和众多渔业创新者的新蓝海。他们用智慧和勇气迎接挑战,为中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航道。 (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