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裳告诫侄儿: “只要勤俭过日子,我的脸就不会丢”
文章字数:1617
闽清县台山黄乃裳纪念馆
位于诗巫的黄乃裳纪念公园
《诗巫风云》剧照
黄乃裳(1849年—1924年9月22日),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省福州府闽清县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黄乃裳曾参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以及辛亥革命。他同时也是著名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婆罗洲砂拉越的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
黄乃裳一生清廉。他的清廉节俭的品质,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楷模,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乃裳的清廉,首先体现在他为自己设定了“不能腐”的制度。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为了躲避清廷暴政,黄乃裳决心带领福州人前往海外垦殖。1899年秋,黄乃裳游遍英、荷属东南亚各地,终于在婆罗洲砂拉越拉让江流域的诗巫附近,找到了一片适合垦殖的土地,改名“新福州”。他与沙捞越王签订农垦条约,随后带领一千多名农民前来,进行大规模垦殖。
直到今天,诗巫人依然感念黄乃裳的事迹,留有“父老争传港主黄,侨史流芳有乃裳”的称赞。个中缘由,除了感念黄乃裳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更是因为他为了开创文明新风,而坚持在垦场里禁毒禁赌,为此不惜损失巨额收入。
当时,根据南洋通例,垦场被称作“港门”,农场主被称作“港主”。凡是港主,都可以拥有垄断烟(鸦片)酒、赌场经营的特权,以此来牟取厚利。它们都是获利丰厚的行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垦殖经营者的经济支柱。而且,一旦招徕的劳工沉迷鸦片与赌博,就会越来越依附港主,更加容易控制和管理。同时,港主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腐化变质,失去了开拓进取的“初心”。
但黄乃裳在与沙王的合约里明文禁止了鸦片和赌博。他的志向并非盈利,而是想要为他们创建更优厚的生活条件。而他的理念,奠定了“新福州”社会历经120多年岁月依然繁荣的成功基础。
其次,他一心为公,廉于用权。
黄乃裳曾受陈宝琛所托,在南洋招募修筑福建漳厦铁路的股份,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在福建军政府交通部长任上,为政府纾解财政困难,也募集海外华侨捐款数十万元。然而他没有为自己买过一分地、置过一间房。他在福州工作、生活了40多年,住的是租来的民房,后来回到闽清,除了六都的旧居是祖上留下的之外,在县城的寓所也是租的。
辛亥革命后,黄乃裳任福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兼筹饷局总办,握有相当大的财权。一天,叙官局局长刘通造访黄乃裳,商谈公务。不觉之间时近中午,黄乃裳便留他一起午餐。
饭菜上桌,刘通大吃一惊。饭是普通的大米饭,二菜一汤是芥菜、蚬子和闽清的糟菜汤。黄乃裳端着饭碗,吃得津津有味。
刘通过去听说黄乃裳日子过得节俭,但并不在意,今天亲眼见到他的生活竟如此简朴,大为折服。后来,刘通经常对人说起这次难忘的午餐,称赞道:“黻伯真是一个清廉的官。”
再次,他的清廉更体现在他对家族后代的教导上。
辛亥革命前夕,黄乃裳就任福建省谘议局议员。他在老家有个侄儿叫黄大鹏,家中的李园丰收,便将制成的李干运往福州销售。赚钱之后,黄大鹏想去探望久未见面的伯父。他怕自己身上穿的粗布衣裤和土布鞋,显得寒酸,给伯父丢脸,就买了一套时髦的香云纱衣裤和直贡鞋。装扮清楚后兴冲冲直奔黄乃裳住处而去。
大鹏见到伯父,心中讶异:黄乃裳穿着十分朴素,再环顾四周,摆设简单,就像平常百姓家里一样。
他向黄乃裳介绍了家乡的收成。黄乃裳听后说:“李园丰收了,是件好事。但赚了钱不应该乱花,更不应该装阔,应该勤俭持家。”他又指着大鹏的新装,“你这一身装扮像什么样子?”大鹏面红耳赤,只能把自己怕给伯父丢脸的缘由说了出来。黄乃裳笑着说:“只要你好好种田,勤俭过日子,伯父这个脸就不会丢。”
在今天看来,黄乃裳的清廉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他的事迹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力所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起正直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黄乃裳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