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一样的尤溪桂峰村
文章字数:937
“蒹葭露冷满芳洲,鸿雁无声溪水流。独倚柴桥西畔望,丹枫林外半轮秋。”早在乾隆年间,尤溪县令焦长发就对桂峰印象深刻。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北宋端明殿学士、书法家蔡襄之后裔九世孙蔡长,发现桂峰之地山川灵秀,可为安居之所,自三石井头湾迁居桂峰村,便在今祖庙处结庐而居,故祖庙成为蔡氏在桂峰的安居肇基之地,村名初为“岭头”。至元代初年,桂峰其他族姓或外迁或消失,而蔡氏子孙却繁衍很快,大规模开荒造田,建设村庄,铺设石路,广种桂花,遂改村名为“桂岭”。明朝时期,桂峰读书人中有多人先后考中了秀才、贡生、举人,建起了蔡氏祖庙,又有20几座新居拔地而起。蔡姓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名门望族。所以,外人开始称桂岭为“蔡岭”或“蔡岭头”,正名为“桂峰”。
经过多年传承,桂峰蔡氏后人已遍布海外各地,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蔡氏族人祭祖、供奉先人的日子,最盛时吸引了1500多名海内外蔡氏后人返回族地,其中包括了近百名海外侨胞。
桂峰村现存明清古建筑39座,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等典型古建筑,是福建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该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村”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
近年来,桂峰村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结合文化振兴、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丰富乡村业态,促进产业有机融合,多点成线、串珠成链,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路径。
在桂峰村,一座座古民居依山而列,错落有致。彼时的桂峰是尤溪和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中转地,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当地探索镇村主导、群众参与、企业出力的管理模式,实施“两闲改革”,即利用闲置土地和古屋古厝资源,引进经营主体,将农户耕地、房屋统一流转、整合打包,完成蔡襄茶文化馆、桂峰玫瑰种植产业园、民宿扩建、研学基地等项目。目前,已流转出房屋21栋、农田约280亩,共有民宿13家,床位200余张,餐饮店铺12家,策划形成了“品桂峰文化、看生态山水、赏千年古厝、观绿色农业、尝康养美味”的尤溪东北旅游带,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2023年,桂峰村游客量达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海外旅游者达1200人次,实现村财收入78万元。 (陈作群 吴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