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炯:为什么中国的微型小说源远流长?
文章字数:1648
在中华文化中,小说的起源就是微型的。中国古代把小说视为引浆卖车者流的街谈巷议。可见这种小说都比较短。魏晋时代闻名的干宝《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篇什也很短。最短的只不过数行,百来字。当然,后来的唐人传奇和宋人话本,就比较长了,但仍属短篇小说。而唐宋明清以来的笔记小说,如收入《太平广记》中的篇章,照样很短,自属微型。如明代瞿佑的《剪灯新话》,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多是微型。
为什么中国的微型小说这么源远流长?今天,中国的微型小说照样不衰。除了报纸副刊多发表微型小说,还出版了不止一种的微型小说专刊和选刊。我国佛山的韩英先生,就出版了近十卷的微型小说集。凌鼎年先生也成为这方面创作丰富的名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属旺盛。泰国司马攻先生便擅长微型小说的创作。微型小说长久不衰的原因何在?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想,微型小说的发达,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它可能跟中华文化的传统分不开。
中华文化的一大创造即象形文字。从古尚简。由此发展出来的文言文,也不能不从古尚简。有之,影响到中国的文学思维、叙事思维也从古尚简。
中华文化的三大思想支柱为儒、道、释。儒家经籍向来简洁,孔子的《论语》便是代表。《孟子》稍长,其中寓含道理的故事也都很短。老子的《道德经》称五千言,讲了那么多道理,具体篇什也都很短。庄周为文号汪洋浩荡,也很少超过千言。善用不长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根源。文学在它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代代传承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新文学崛起后,白话小说比较文言小说自然要长,但像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也不过千言。我想,今天的微型小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所滋养出来的文言笔记小说的传统的。当然,又超越了笔记小说。笔记小说许多是讲究趣味的,有的乃至迎合市民阶层的庸俗趣味。今天的微型小说大多不然。不重趣味,却重意味。它继承了中华文化和文学的文以载道的传统,自然,也超越了传统的道,如《一件小事》便宣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今天许多微型小说创作,篇幅虽短,大多都讲究表达一定的意味。像泰国司马攻先生写的《演员》、新加坡黄孟文先生写的《官椅》、马来西亚朵拉写的《寻路启事》这样的微型小说,都寓有深刻的意味,也即具有一定的思想启示性。小说虽属微型,却仍有一定的题旨。我以为这种传统是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
第二,微型小说至今不衰,还有它符合小说本身的发展规律。
小说是叙事文学。之所以会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自然跟它所表现的内容的复杂程度相关。人们不可能将长篇小说的内容压缩成短篇小说或微型小说。同样也不可能把微型小说拉长为长篇小说。微型小说的擅长在于能够以极短的篇幅描写比较单纯的情节或几个场面来表现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含有一定的意味,启人深思!它的构思和表达都要求更为精粹。世界各国长篇小说的产生都比较晚,它跟早期人类还不可能掌握复杂的社会现实当有关系。至今叙事文学中微型小说仍然容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就因为它有自己所适合的题材容量。
当然,微型小说所以久兴不衰,又因为读者需要。在当今时代,媒体众多,人们的阅读时间比过去更少,微型小说正很适合这种阅读需求。特别是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兴起,为众多读者提供了这种阅读的方便,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短暂的空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微型小说正十分适合。接受美学所谓文学史不光是作者的历史,也是读者的历史。这是符合文学史发展的规律的。历史上有的文学样式所以走向式微,很大原因便由于失去了读者。因而,我以为微型小说在今天和未来仍然有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需要加以发展,需要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跟读者需要它、喜欢它是分不开的。
(作者:张炯,宁德福安人,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该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名誉副主席。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著有《中国与世界华文文学》《文学透视学》等,主编有《中国文学通史》12卷。)
为什么中国的微型小说这么源远流长?今天,中国的微型小说照样不衰。除了报纸副刊多发表微型小说,还出版了不止一种的微型小说专刊和选刊。我国佛山的韩英先生,就出版了近十卷的微型小说集。凌鼎年先生也成为这方面创作丰富的名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属旺盛。泰国司马攻先生便擅长微型小说的创作。微型小说长久不衰的原因何在?是颇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想,微型小说的发达,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它可能跟中华文化的传统分不开。
中华文化的一大创造即象形文字。从古尚简。由此发展出来的文言文,也不能不从古尚简。有之,影响到中国的文学思维、叙事思维也从古尚简。
中华文化的三大思想支柱为儒、道、释。儒家经籍向来简洁,孔子的《论语》便是代表。《孟子》稍长,其中寓含道理的故事也都很短。老子的《道德经》称五千言,讲了那么多道理,具体篇什也都很短。庄周为文号汪洋浩荡,也很少超过千言。善用不长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根源。文学在它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代代传承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新文学崛起后,白话小说比较文言小说自然要长,但像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也不过千言。我想,今天的微型小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所滋养出来的文言笔记小说的传统的。当然,又超越了笔记小说。笔记小说许多是讲究趣味的,有的乃至迎合市民阶层的庸俗趣味。今天的微型小说大多不然。不重趣味,却重意味。它继承了中华文化和文学的文以载道的传统,自然,也超越了传统的道,如《一件小事》便宣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今天许多微型小说创作,篇幅虽短,大多都讲究表达一定的意味。像泰国司马攻先生写的《演员》、新加坡黄孟文先生写的《官椅》、马来西亚朵拉写的《寻路启事》这样的微型小说,都寓有深刻的意味,也即具有一定的思想启示性。小说虽属微型,却仍有一定的题旨。我以为这种传统是应该继续发扬光大的。
第二,微型小说至今不衰,还有它符合小说本身的发展规律。
小说是叙事文学。之所以会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自然跟它所表现的内容的复杂程度相关。人们不可能将长篇小说的内容压缩成短篇小说或微型小说。同样也不可能把微型小说拉长为长篇小说。微型小说的擅长在于能够以极短的篇幅描写比较单纯的情节或几个场面来表现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含有一定的意味,启人深思!它的构思和表达都要求更为精粹。世界各国长篇小说的产生都比较晚,它跟早期人类还不可能掌握复杂的社会现实当有关系。至今叙事文学中微型小说仍然容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就因为它有自己所适合的题材容量。
当然,微型小说所以久兴不衰,又因为读者需要。在当今时代,媒体众多,人们的阅读时间比过去更少,微型小说正很适合这种阅读需求。特别是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兴起,为众多读者提供了这种阅读的方便,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短暂的空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微型小说正十分适合。接受美学所谓文学史不光是作者的历史,也是读者的历史。这是符合文学史发展的规律的。历史上有的文学样式所以走向式微,很大原因便由于失去了读者。因而,我以为微型小说在今天和未来仍然有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需要加以发展,需要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跟读者需要它、喜欢它是分不开的。
(作者:张炯,宁德福安人,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该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名誉副主席。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著有《中国与世界华文文学》《文学透视学》等,主编有《中国文学通史》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