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什么“我”?看看古人如何称呼自己

文章字数:1134

现代汉语中,作为自称的代词,如若不算方言词汇,常用的可能只有“我”一字。可是含蓄而浪漫的古代人,他们的称谓可比今天多得多。今人想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不妨从了解古人的“自我意识”开始。

“卬、吾、台、予、朕、身、余、我也……”距今2000多年前,先辈们在《尔雅·释诂下》中便清楚地列出这些自称之词。

两千年来,古代自称之词沿袭着《尔雅》所列者,变化并不大。

我:自甲骨文、金文到今天,都是自称之词。甲骨文中如“土方围我东鄙”(《卜辞通纂》第512号)等。

需要注意区别的是,古籍中“我”也可作为“我国”“我朝”的省称。

吾:使用晚于“我”。两字在古代是很常见的自称之词,常常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如“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孟子·离娄下》)等。

这两个自称之词在大多数场合用法都是一致的,其用法差别主要在秦汉前“吾”只能作主语、定语,而不能作宾语。直到秦汉后,才能作宾语。

余:甲骨文、金文中就已使用,并长期作为自称之词。如“余步从侯喜征人方”(《卜辞通纂》第592号)等。

帝王还常以“余一人”作为自称。

予:通“余”。在古籍中,“予”与“余”两字长期并用。在古籍中,“予”的使用频率甚至比“余”还要高。

朕:自秦始皇开始,就被作为帝王专用的自称,但在此之前,却是通用的自称。

《尔雅·释诂》:“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

台:(此处读yí),在古文字中与“以”字音行皆近,可以通用。

台字作为自称之词,主要使用在东周时期的金文之中,且一般用作定语,意为“我的”。如“女敬恭台命”(《叔夷钟》铭);“用绍匹台辟”(《晋姜鼎》铭)等。

卬:(此处读áng),多用于先秦,如“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秦汉后偶有用之者,如宋叶适《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卬须室人,一往不还”。

身:现在所见典籍用者,多在魏晋时期。如“先主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此外,方言中的许多自称,也逐渐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侬:本是吴方言,从魏晋时期逐渐流行,并多次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出现,如李白《秋浦歌》:“寄言问江水,汝意忆侬否”。但它始终属于方言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侬”又可以作为对称之词(现代吴语仍是如此),如元·杨维桢《西湖竹枝词》:“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北高峰”等。

俺:北方方言词汇,但流行颇广,多作民间俗语。如《红楼梦》第五回:“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俺”,又作“俺家”,《水浒传》中常见这一用法。

咱:北方方言词汇,流行颇广,隋唐后开始使用。如柳永《玉楼春》:“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

洒:唐朝以后在北方使用的方言词汇。如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洒家紧走着跟不上”等。

(闵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