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帝”的温润美学
文章字数:456
寿山石雕作品《田黄三链章》(同心福州供图)
扫一扫 看更多 在福州北峰的青山秀水间,蕴藏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奇石——寿山石。它石质细腻、色彩斑斓,触手生温,被民间尊为“石帝”“石后”,甚至流传“贵石而贱玉”的美谈。千百年来,匠人以其为材,雕琢出无数精巧雅趣的艺术品,这便是独树一帜的寿山石雕。2006年,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山石雕历史悠久,至今已走过1500多年。南宋时开始采石,元明清三代渐成气象。至清末,石雕技艺臻于成熟,并形成东门、西门两大流派:东门派善圆雕,以刻人物、山水、动物为主,作品圆润生动;西门派则从传统的印钮技法中创薄意技法,如画如诗,将石雕带入文人意趣的新境。其中,“一两田黄三两金”的田黄石,尤为珍贵,一些清代帝王还采用寿山石制作宝玺。
寿山石雕技法繁多,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微雕等,融中国画与民间工艺之长,题材涵盖山水、花鸟、人物,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既是帝王将相的雅玩,也是文人百姓的珍爱,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闽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