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潭综合实验区:
汇聚统战力量 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
文章字数:2159
    ▲ 台胞在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办理涉台业务 (念望舒 摄)

  海风轻拂,坛南湾的沙滩上游人如织,长江澳的风车与碧海相映成趣,澳前台湾小镇的文创店里,琳琅满目的创意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流连… …一幅“景美、业兴、民富”的画卷正在平潭徐徐展开。这是平潭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凝心聚力推动城乡融合、两岸融合、文旅融合,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动缩影。
  改革争先 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
  “以前出海捕鱼收入不稳定。现在在景区运营管理公司当摩托艇驾驶员,月入过万,还能照顾家里。”金井片区渔民陈诸航的转型,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统战部门破解“渔民转产”难题的一个例证。
  平潭依海而生,但过去部分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难题,季节性无序经营也曾困扰海上旅游发展。2024年,民革平潭基层委联合区新联会联合深入渔港、码头开展调研,形成专项建议直接推动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使用涉旅游乡镇船舶从事海上休闲活动经营条件》的出台,为规范备案管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区31艘涉旅乡镇船舶完成经营备案,实现海上旅游“从乱到治”的转变。“备案后船舶受监管,游客更信任,生意更长久!”东澳村渔民陈元祖完成备案后,快艇生意日益红火,旺季月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实验区统战部门还联合文旅部门,免费为渔民提供摩托艇、游艇驾驶及海上急救等职业技能培训。截至今年8月,已有197名渔民通过培训,成功转型为景区保安、保洁员或海上救护员,实现“上岸有路、转型有技”。
  “这家石头厝民宿装修风格很别致,而且配套齐全,入住体验非常好。”游客袁女士随机入住钟门村一家民宿,想不到体验意外好。从“空心村”到唯美的民宿集群,钟门村的转变离不开实验区统战部门开展的“岚岛同心·共兴乡村”行动的助力。在这项行动中,民盟平潭基层委牵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助力钟门村发展民宿集群。通过促成民宿与当地渔民合作,推广本地特色水产,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从“颜值吸引”向“产业兴旺”转变。
   开放共赢 架起两岸融合发展桥
  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做优做细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生态,让台胞真正“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创新“一站式”服务,打造“台胞创业生态圈”。实验区统战部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律师团等统战成员优势,在台胞台企中心设立“服务专员”,提供从证照办理到资源对接的全流程服务。台胞周忠威在“服务专员”帮助下顺利开业,其“台品源”店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他感慨,“平潭是我的‘第二故乡’!”
  推动两岸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我们与平潭的渔民合作,把台湾的休闲渔业模式引进来,开发了‘ 海上茶会’‘渔排研学’等项目,很受游客欢迎。”台胞李后海在坛南湾经营“ 海岸海钓场”,该海钓场的渔排不仅能让游客体验捕鱼乐趣,还能品尝台湾特色海鲜料理,为游客提供“钓—吃—住”一站式服务。这是两岸“新农人”在平潭的生动实践。台胞带来台湾的管理经验、文创理念,本地村民提供场所、人力,双方共享客源、共拓市场。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以前是‘各做各的’,现在是‘一起赚旅游的钱’。”李后海说。
  强化生活服务保障,增强台胞扎根信心。为让台胞更好“扎根平潭”,实验区统战部门推出“台胞服务包”,包括打通台胞子女在岚就学绿色通道,提供台胞金融服务“麒麟卡”、台胞应急救助基金、全流程台胞医疗服务等;创新推出“台胞民宿贷款批量担保”专属金融服务,有效破解台胞民宿贷款难、手续繁、融资贵等问题。同时,定期举办“岚台两岸青年交友会”等活动,增进两岸同胞情感认同。目前,平潭已累计吸引超3000名台胞就业创业,台胞在平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孩子有学上,生病有‘台胞就医绿色通道’,我感觉自己就是平潭人。”民宿经营者台胞杨秉浩说。
  实干争效 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
  实验区统战部门坚持“实干为要”,从细节入手,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旅游环境提升、市场秩序规范及文化内涵挖掘,助力将旅游“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切实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添砖加瓦。
  “以前来坛南湾,想上厕所要跑很远,现在新增了移动厕所,还有遮阳伞,太贴心了!”来自福州的游客陈女士说。为提升游客体验,实验区统战部门动员民营企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战力量参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如民主党派推动助力的遮阳伞等便民设施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游客舒适度,获得了广泛好评。
  “以前坐快艇会‘绕远路’,现在有统一价格表和投诉电话,心里踏实。”游客李先生笑着说。实验区统战部门联合公安、执法、旅文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规划设立规范经营区,统一管理价格和服务标准,让游客消费得“心里踏实”。
  历史文化赋能,让风景“有灵魂”。实验区统战部门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纳入“ 福建同心地标”,通过定期举行南岛语族学术交流研讨会及形式多样的两岸交流活动,讲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在68海里景区设立“区新联会实践创新基地”,引导新阶人士深度参与“听见·蓝色星球蓝眼泪主题文化节”等活动,丰富文旅体验。鼓励民宿成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引导民宿经营者成为平潭历史文化“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壳丘头文化、海坛水师故事,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对平潭的了解。
  (来源:《福建统一战线》、岚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