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深处有非遗——泰宁梅林戏
文章字数:438
梅林戏《画网巾》(同心泰宁供图)
扫一扫 看更多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等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2006年,泰宁梅林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林戏唱腔优美,曲调丰富,以皮簧、拨子、吹腔为主,兼有南词、北调、弦索、徽州词、浙江调、四平调、青板、小调等多种元素。伴奏乐器分为文乐与武乐:文乐包括京胡、二胡、三弦、月琴、琵琶、扬琴、唢呐、竹笛等;武乐则包括大鼓、大平鼓、京锣、小锣、大小钹等打击乐器。
梅林戏脚色行当比较齐全,有“五门十七行头”。其表演风格古朴粗犷,程式严谨,唱、做、念、打各具特色,服装和化妆较为朴素。表演中包含提线木偶等科介动作,并融入了耍撩牙、叶火变裙、变脸、耍叉、下高台等传统特技。
梅林戏现存传统剧目300多个,已收集记录有剧本的100多个,经整理上演的优秀传统剧目包括《飞龙带》《蓝腰带》《鸳鸯带》等30多个。 (闽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