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清新福建 享文化养老
文章字数:946
重阳节刚过不久,登高远眺,青山叠翠、河湖澄澈,八闽大地弥漫孝亲敬老的文明风尚,铺展开文化润心、生态宜人的康养图景。
孝道文化在福建传承千年,衍生出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重阳节之际,长寿面常常是福建人餐桌上的“主角”,本地线面根根绵长不切断,骨汤慢炖并佐以香菇、虾仁、青菜等,寓意“福寿延绵、汤鲜情浓”。除了九九重阳节,正月廿九福州拗九节也传递着悠久的孝老风尚,节日这天,晚辈会为长辈熬一碗香浓的拗九粥,糯米、红糖、花生、红枣等食材散发甜香,不仅在小家庭内部分享,更在街头巷尾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中飘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朱子《家礼》中尊祖敬宗的规制延续至今,“入孝”“出悌”仍在八闽大地的祠堂仪门上闪耀;莆仙地区“做十”祝寿礼的庄重仪式满是对长者的尊崇;闽南歌仔戏《寸草春晖》以戏剧演绎孝道,让“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古老节俗、宗族礼制、文艺创作等无不体现福建浓厚的孝道文化。
一方面,传统孝道文化深深扎根于福建,另一方面,新时代养老服务创新更让温情有了坚实依托。漫步福州树兜社区,全国首创的“长者食堂+学堂”格外醒目,不仅每天有100多位老人在这里就餐,而且老人们还在此接受义诊,学习健康知识和面点制作等,实现饭桌与课桌的“无缝切换”。厦门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展老年旅居康养服务,搭乘厦门今年新推出的“银发高铁专车”专列,就可以一站式“打卡”全国名胜和特色美食。南平改造建设的乡镇“幸福里”社区不仅有乐龄学堂,还设有健康小屋、幸福菜园与零工市场,老人们闲暇时做做手工,不出社区每月也能增加几百元收入,实现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漳州开放大学打造“1+5+2”老年教育工程,聚焦“名家、非遗、古城”等本土特色,开设特色课程,举办非遗传承活动及系列讲座,组织“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以闽南文化点亮银龄生活。
而福建得天独厚的清新,更为文化养老增添了别样魅力。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空气质量优良,山川湖泊如绿色明珠散落八闽,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与茂林修竹相得益彰,海岸线的蓝天与碧浪衔成一色。闽山闽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浸润下,实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生态保护的价值取向更是深深根植于民心。
若想择一城终余生,不妨走进福建,赴一场人文温情与自然清新的邀约。
(陈芝)
孝道文化在福建传承千年,衍生出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重阳节之际,长寿面常常是福建人餐桌上的“主角”,本地线面根根绵长不切断,骨汤慢炖并佐以香菇、虾仁、青菜等,寓意“福寿延绵、汤鲜情浓”。除了九九重阳节,正月廿九福州拗九节也传递着悠久的孝老风尚,节日这天,晚辈会为长辈熬一碗香浓的拗九粥,糯米、红糖、花生、红枣等食材散发甜香,不仅在小家庭内部分享,更在街头巷尾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中飘香,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朱子《家礼》中尊祖敬宗的规制延续至今,“入孝”“出悌”仍在八闽大地的祠堂仪门上闪耀;莆仙地区“做十”祝寿礼的庄重仪式满是对长者的尊崇;闽南歌仔戏《寸草春晖》以戏剧演绎孝道,让“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古老节俗、宗族礼制、文艺创作等无不体现福建浓厚的孝道文化。
一方面,传统孝道文化深深扎根于福建,另一方面,新时代养老服务创新更让温情有了坚实依托。漫步福州树兜社区,全国首创的“长者食堂+学堂”格外醒目,不仅每天有100多位老人在这里就餐,而且老人们还在此接受义诊,学习健康知识和面点制作等,实现饭桌与课桌的“无缝切换”。厦门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展老年旅居康养服务,搭乘厦门今年新推出的“银发高铁专车”专列,就可以一站式“打卡”全国名胜和特色美食。南平改造建设的乡镇“幸福里”社区不仅有乐龄学堂,还设有健康小屋、幸福菜园与零工市场,老人们闲暇时做做手工,不出社区每月也能增加几百元收入,实现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漳州开放大学打造“1+5+2”老年教育工程,聚焦“名家、非遗、古城”等本土特色,开设特色课程,举办非遗传承活动及系列讲座,组织“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以闽南文化点亮银龄生活。
而福建得天独厚的清新,更为文化养老增添了别样魅力。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空气质量优良,山川湖泊如绿色明珠散落八闽,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与茂林修竹相得益彰,海岸线的蓝天与碧浪衔成一色。闽山闽水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浸润下,实现“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生态保护的价值取向更是深深根植于民心。
若想择一城终余生,不妨走进福建,赴一场人文温情与自然清新的邀约。
(陈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