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铭记抗战历史 凝聚奋进力量
——厦门市统一战线采取多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文章字数:2522
    ▲ 8月30日上午,“厦金抗战记忆”——厦金同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在翔安区大嶝岛举行。

  八十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十年后,鹭岛大地上,厦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以多样形式回望历史、致敬先烈,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从侨乡古厝到纪念馆堂,从笔墨丹青到实地寻访,一场场浸润着赤诚与敬意的纪念活动,串联起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侨史寻踪——在赤子印记中触摸家国情怀
  集美鳌园的青石道上,嘉庚先生的塑像始终默默守护着和平与安宁。7月,欧美同学会组织的归国留学人员来到陈嘉庚纪念馆,在陈嘉庚纪念馆的展柜前久久伫立。泛黄的侨批上,“前方将士浴血,后方岂能安坐”的字迹力透纸背,还原着这位“华侨旗帜”在新加坡组织筹赈会、动员侨胞捐款捐物的日日夜夜。当讲解员说到他“变卖大厦支援厦大”的壮举时,海归们纷纷感叹:“这就是‘实业报国’最生动的注脚。”
  华侨博物院举办的“赤子功勋——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自5月开展以来,已接待统战系统组织的参观团100多批次。展览分为共赴国难、祖国召唤、血铸丰碑、艰辛归程和光照千秋等五个部分,生动再现了南洋华侨机工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华侨先辈的爱国情怀。湖里区委统战部组织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在“南侨机工”展区前驻足良久: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扳手,曾拧紧滇缅公路上的卡车螺丝;泛黄的合影里,年轻的机工们眼神里写满“宁为玉碎”的决绝。“他们放弃海外优渥生活,用生命铺就运输线,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位网络人士在参观笔记中写道。
  目前,该展已先后走进厦门市的中小学、高等院校、街道、部队、企业、侨厝,完成9站巡展。当南洋华侨机工的家书在祠堂里被轻声诵读,当“抗战到底!团结到底!”的标语重现墙上,村民们带着孩子驻足观看,老人指着照片里的身影讲述:“ 这是我们村出去的阿叔,再也没回来过。”这场持续至7月9日的展览,让侨乡的年轻一代读懂了祖辈“隔山隔水不隔心”的赤诚。
  笔墨生辉——在艺术语言里传承精神密码
  “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鎏金大字,在民建厦门市委书画邀请展的展厅里格外醒目。8月5日,湖里区新景地大厦的这场展览上,114幅作品以艺术之名致敬历史。韩家平创作的《黄炎培与陈嘉庚会面图》,定格两位先贤共商救国大计的瞬间;吴淑清的水墨画《侨乡烽火》中,惠安女们肩扛物资支援前线的身影充满力量。
  “ 驱倭顺民意兴华得人心”,李殿仁中将的书法作品前围满观展的民主党派成员。民建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杨帆介绍:“ 这些作品里有历史的回响,更有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接续奋斗的决心。”
  在思明区“烽火八秩忆峥嵘,和平永固启新程”主题书画展上,广大艺术界党外代表人士通过书法、绘画配以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活动现场,嘉宾市民沿着观展路线,细细欣赏每一幅作品。160余幅作品涵盖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有的再现抗战经典场景,有的歌颂英雄人物,有的描绘今日和平盛景。在场人员还共同绘制抗战主题长卷,用五彩画笔描绘出对和平的理解。
  光影铸魂——在历史回响中厚植家国情怀
  “每一个镜头都是历史的追问,每一段故事都是精神的传承。”随着《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缓缓升起,市欧美同学会思明分会会员们久久伫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思明区委统战部于8月7日、23日分两批组织200余位分会会员与区新联会成员观看影片,在光影流转中感悟民族大义与人性光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新媒体从业者林先生感慨:“胶片里的苦难与抗争,让我们更懂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时下热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电影主角、照相馆学徒苏柳昌原型叫罗瑾,他冒死留下日军屠城“血证”的故事,直到1994年才被首次披露在《三明日报》头版。《血证》长篇通讯的第一作者张盛生,时任《三明日报》要闻部副主任,如今在厦门市人大机关工作,正是厦门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厦门市留学生联谊会原副秘书长。感怀于多年前对南京这段历史的记录,张盛生在朋友圈情不自禁写下这么一段感言:“无论是历史、社会,还是民族、国家,无不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终将湮灭在历史尘烟的脚印中踩出一条前路匍匐前行的”。
  硝烟未散的银幕场景,成为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8月17日的影院里,民革厦门市委机关支部联合思明二支部、思明十一支部的党员们,共同观看爱国电影《南京照相馆》。影片中,老照片里的战火与抗争、牺牲与坚守,让在场党员深受震撼。“每一个镜头都是历史的呐喊,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民革党员王先生在观影后感慨,“作为统一战线成员,更要以史为鉴,在新时代践行使命担当。”
  两岸同心——在青春对话里精神接力
  大嶝岛的海风,裹挟着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8月30日,“厦金抗战记忆”主题活动在此举行,金门乡贤、抗战史研究者与各界代表齐聚,重温1937年厦金军民联手抗击日军的峥嵘岁月。“当时金门青年渡海来厦参加抗日队伍,厦门渔民冒着炮火为游击队送物资。”历史学者陈先生展示的老照片里,两岸军民共筑防线的场景令人动容。
  活动现场,34名金门同胞走进金门县政府旧址,在书法交流笔会中,“两岸同根”“共护家园”等字样在墨香中渐次铺展。金门乡贤李爷爷握着厦门书法爱好者的手说:“我们的祖先一起守过这片海,今天的我们更要一起护好这片海。”翔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活动不仅唤醒了共同记忆,更让抗战精神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
  4月的漳州林语堂故居,两岸青年的读书声穿越百年。台盟厦门市委会联合漳州台盟举办的“共读盟史忆抗日”活动中,40余位年轻人围坐分享交流《台胞抗日英雄李友邦—民族精神的象征与两岸统一的见证》等故事。当读到“我们是中国人,要为祖国抗战到底”时,来自台湾新北的符先生红了眼眶:“第一次知道台湾同胞在抗战中做了这么多,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传承。”
  从侨史展览到艺术创作,从青年对话到实地研学,厦门市统一战线以多元形式让抗战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广大统一战线人士在参与中凝聚共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团结的力量守护和平,以奋斗的姿态开创未来。在这片曾见证无数赤子丹心的土地上,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正以实际行动证明,抗战精神永不褪色,团结奋进的力量永不停歇。 (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