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代表着中国
文章字数:1407

因饰演《三国演义》中曹操而家喻户晓的鲍国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才是他演艺生涯中最看重的角色。
今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鲍国安专程来到福州参加纪念活动。在这位著名艺术家的陈述中,绵延30年的回忆如同一坛刚开封的美酒,令听者沉醉动容。
记者:在您心中,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鲍国安:林则徐就是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天上飞着“林则徐星”,纽约立着林则徐塑像,世界给予他如此高的认可——他属于世界,更代表中国。这个英雄形象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因曾扮演林公,我翻阅的资料比常人更多,越深入了解他,崇敬之情便越深。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演艺生涯中最重的一个角色,可我更愿意让别人说是林则徐。
记者:能否与我们分享您与林则徐及林家人间的故事?
鲍国安:其实最开始我是不想承担这个任务的,因为当初赵丹老师珠玉在前,我心生胆怯。但谢晋导演不知为什么非得看上我,当时很多人都反对,说鲍国安刚演完一个奸雄曹操,不到一年的时间,观众怎么来转换感觉呢?但他力排众议,还邀请我到福州来体验生活。那是我第一次来福州,还见到了林则徐的后裔林子东女士。
我第一次拜访林子东女士的家时,看到她的厅堂上挂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对联。在她的介绍下,我努力体会这副对联背后的深意,从而深刻感受到林公的胸怀。我想,谢晋导演是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专门拍摄《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在这么重要的时刻,我也应担起这个责任。
更难忘的是林老太太的话——她看完《三国演义》便对老伴说:“这演员若能演我们的老祖宗多好。”我看着与我母亲同龄的林老太太,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脱口而出:“我就拜您做干娘吧。”从此,我称她为“干娘”,她的后人都把我当自己人。
缘分就此开始,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很多次交往。我陆陆续续来到福州10次,还自费把林老太太和他的爱人请到拍摄现场指导。后来《鸦片战争》在福州首映,我专门去拜谒林则徐墓,还有林则徐纪念馆、出生地,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很多次。
这次专程来参加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的活动,我去看望了林老太太。很多人去探望她,家人们就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单,告诉她,“今天有这些人来看您”。她女儿说她第一眼就从众多名字中看见“鲍国安”,急切地问,“他在哪儿?”
一生中能够与林则徐结缘、与林家人结缘,是我的荣幸。
记者:林则徐的精神特质在新时代有何意义?
鲍国安:我觉得就是爱国主义。如果没有了这个东西,整个人就失去了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林公流放新疆途中仍心系水利民生,抵疆后更忧心边疆防务。这份爱国情,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应让更多年轻人知晓:我们有这样一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老祖宗,他是民族的脊梁。所以这次我专门给林则徐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就有这么一层意思。我希望这些钱能用在宣传弘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记者:您来过福州好多次,对福州、福建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鲍国安:有时候,我碰到福建人,就亲切地喊“老乡”!我觉得自己与福州真的很有缘,我不仅演了林则徐,还演了左宗棠,在马尾拍《船政风云》,在福州待了将近一年。我觉得福州人特别平和,这种群体性格是我特别喜欢的,不愧为“有福之州”。
福建另外一个有印象的地方是石狮。多年前,我在石狮看到大街上都是卖服装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福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福州人应该为有林则徐这样一个英雄而自豪。我也深深祝愿福建、祝愿福州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