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情况
文章字数:374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介绍了五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情况。
  马利怀: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统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我们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广泛智慧和力量。
  我们着眼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不断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等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资政,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专项监督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支持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参加国家政权建设,并在人民政协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的步伐。我们加强政治引领、协调利益关系,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创新创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着眼争取人心,坚定支持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岛内爱国统一力量、海外爱国力量的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坚决。
  下一步,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人民政协报记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问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马利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基础。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党协商规范有序。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每年就有关重大议题召开政党协商会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十四五”期间,共召开政党协商会议49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8次,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报告、有关重要法律法规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当前经济形势等重要议题,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有效凝聚共识,促进科学决策。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5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10个主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通过调研协商座谈会、“直通车”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400余件,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力参考。同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民主监督、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服务国家中心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任职,积极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2023年换届时,有791名党外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320名党外人士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还有不少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及省级、市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职务。
  同时,各民主党派围绕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作用和效能,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了更加有效而充分发挥,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
  中国新闻社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别是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上,各有关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请问,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利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进行谋划部署,明确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21年开始,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为期5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这是第一次对具有流域性特点的国家重大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
  按照工作安排,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1—2个省、直辖市,无党派人士面向全流域开展专项监督。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都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每年制定计划,确定监督重点内容,与有关部委对接相关工作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赴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地方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中央领导同志每年出席座谈会,就专项监督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部委和地方积极研究落实。
  近5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重点围绕工业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近500次。同时,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开展经常性监督,并结合助力公益诉讼志愿服务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专项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2024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近30份,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反馈意见建议近2000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长江干流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也在提高,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通过深度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化了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切身感受,巩固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四五”期间围绕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知道,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请问中央统战部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利怀:
  “十四五”时期,中央统战部会同全国工商联立足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促进“两个健康”。
  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围绕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铸牢思想根基、巩固政治共识。常态化机制化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宣讲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等,邀请经济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分层分级分领域开展形势政策解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认清发展大势、提振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每年专题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规范政治安排,落实“三强一好”选人用人标准(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健全“选育管用”全流程、全方位动态工作机制,实施“年轻一代领军人才青蓝工程”,选拔培育新时代优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近期,开展了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00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发挥他们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推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配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定期举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大会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积极搭建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助力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时,注重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十四五”期间,全国共有23.5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总额1.2万亿元,捐赠总额达564亿元,惠及16.19万个村,以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
  (来源:国新网、统战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