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岸的民间曲艺—锦歌
文章字数:341


锦歌又称歌仔,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锦歌以闽南语演唱,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锦歌的表演形式为多人围坐演唱,同时分持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及木鱼、双铃等自行伴奏。其唱腔音乐丰富繁杂,包括“ 五空仔”和“四空仔”等常用的主要曲调、“ 杂碎仔”和“念杂仔”等念诵性的曲调及“杂歌”与“花调仔”等吸收自姊妹艺术的曲调等多种类型。
依照演唱风格,锦歌可分为三大流派:亭字派、堂字派、月琴派。亭字派唱腔比较幽雅、细腻,讲究咬字归音,韵味十足。堂字派唱腔朴实、粗犷。月琴派以一把月琴自弹自唱,属原始的走唱形式。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也把锦歌带至台湾,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了“唱歌仔”的新形式。
(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