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文章字数:702
本报讯 6月9日,国家档案局正式公布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南平市档案馆与福建省武夷山市档案馆联合申报的“台湾义勇队档案”成功入选。这批珍贵档案记录了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并肩抗战的光辉历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历史见证。
台湾义勇队最早由居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台胞组成,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唯一一支由居留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组成的、具有正规军编制且直接参与祖国抗日战争的队伍,是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杰出代表。
此次入选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包含625件珍贵原始文献,时间跨度涵盖1937年至1946年,内容涉及训令指令、呈批函电、统计图表、历史老照片及报刊资料等,真实地记录了台湾义勇队从筹组成立、开展抗战活动到返回台湾的全过程。
据了解,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早年因抗日活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从台湾撤到大陆。1939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在福建武夷山下用闽南话发表演讲,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号召组织台湾义勇队,获在闽台胞积极响应;同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正式成立,主要在闽浙一带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医疗服务、国防生产、宣传教育等抗日救亡活动,为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 台湾义勇队开展的抗日复台活动,是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指出,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守护和研究这批文献,重温并宣传这段历史,可帮助台湾青少年了解先辈为抵御外侮付出的艰苦努力和重大牺牲,对铸牢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两岸共同的历史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同心武夷)
台湾义勇队最早由居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台胞组成,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唯一一支由居留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组成的、具有正规军编制且直接参与祖国抗日战争的队伍,是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的杰出代表。
此次入选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包含625件珍贵原始文献,时间跨度涵盖1937年至1946年,内容涉及训令指令、呈批函电、统计图表、历史老照片及报刊资料等,真实地记录了台湾义勇队从筹组成立、开展抗战活动到返回台湾的全过程。
据了解,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早年因抗日活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从台湾撤到大陆。1939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在福建武夷山下用闽南话发表演讲,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号召组织台湾义勇队,获在闽台胞积极响应;同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正式成立,主要在闽浙一带开展对敌政治斗争、医疗服务、国防生产、宣传教育等抗日救亡活动,为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 台湾义勇队开展的抗日复台活动,是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指出,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守护和研究这批文献,重温并宣传这段历史,可帮助台湾青少年了解先辈为抵御外侮付出的艰苦努力和重大牺牲,对铸牢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两岸共同的历史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同心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