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歌仔响两岸
文章字数:331


2006年,歌仔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仔戏起源于福建漳州,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明末清初,闽南人将歌仔带去了台湾。在广泛传唱过程中融合了当地民谣民歌,后又传回闽南吸收了大陆的民间歌舞戏曲元素,经两岸人民共同打磨,形成具有草根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歌仔戏。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并以苦旦最具特色。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多强调忠孝节义。
经过不断努力耕耘创新,如今的歌仔戏和全国各地方剧种一样,有编、导、演、灯光、音响、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等专业团队,为歌仔戏的传承弘扬奠定基础。 (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