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福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 林怀艺
文章字数:2764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们津津乐道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影响大国竞争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国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我省也不例外。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是福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要求福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果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带动是主阵地,那么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则是最活跃的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从技术周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孕育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奏”,强调前沿技术驱动,具有孵化的高不确定性、发展的高成长性、技术的多路线迭代性等特点,尽管伴随一定的风险,但其市场预期价值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未来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化在现实中呈现出动态发展图景。未来产业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等内涵。
  从我省情况看:厦门在2019年就全面启动千亿级“未来产业培育工程”;我省在“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上日程;由福建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福建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强调,抓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工作,合力构建创新引领、市场推动、全链协同的未来产业新生态;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志气抓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落实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总之,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是我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对我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加强我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智库间的联动机制,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使其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成为我省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着眼“十五五”规划,我省应在梳理近年来未来产业发展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前瞻部署、优化布局、梯次培育,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培育链条,力求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
  增加源头技术供给。首先是加强基础研究,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近年来,我国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质量跃升所产生的一大批原创性成果。以此为策源力,加强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使源头技术充分涌流,造福八闽人民。我省可在6家省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建好福州、厦门、泉州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建立“政产学研用”共商共建共有机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与孵化的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突破一批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开辟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业态、新格局、新空间对我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我省在完善“一带引领、两核支撑、多点发力”空间格局、“7+3+X”(指优先发展7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加快培育3个潜力型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若干个前沿型未来产业)产业发展格局中,应聚焦国家部署的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及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等未来标志性产品,融合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当前,要通过搞好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以科技创新和标志性产品打造引领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清洁氢产业创新发展,布局一批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创新任务,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营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我省需要构建由前沿知识创造群落、应用场景转化群落和产业价值实现群落组成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框架,使有为政府与企业家精神成为重要互动主体,并从创新要素识别、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完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厚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推进从未来科技到未来产业的演化进阶。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材料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先进的典型案例,健全有形有效激励机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形成助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实施创新突破行动、固底强基行动、产业跃升行动、示范领跑行动、金融赋能行动、改革护航行动等,推动省域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从扶持新生事物的角度讲,需要特别重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注入,发展耐心资本。在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深化央地、省际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省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全球未来产业发展中发出福建的声音。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把握的科学方法
  处理好质态和业态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质态,而非简单的业态。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要求我们坚守实体经济,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使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省是民营经济大省,在发挥“两只手”作用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中,应从制度上落实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大胆探索试错;政府则应该在因地制宜引导、前瞻布局、鼓励先行先试、规则制定、财税支持、避免同质化竞争等方面有所作为。
  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我省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领域同国家战略、先进省市存在的差距,抢抓机遇,努力使我省成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又要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稳扎稳打,通过推动新时代山海协作,发挥闽台融合及侨智优势,实现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和省内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处理好创新发展与安全治理的关系。树立包容审慎治理理念,形成跨部门联合治理模式和多方参与、有效协同治理格局,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划定伦理规范的“红线”和“底线”,引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产品开发等自律机制,完善安全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手段,防范前沿技术应用风险。
  (作者系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