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勇争先拓新天
——仙游县打造东南沿海县域经济新高地
文章字数:1564
    ▲仙游第三季度集中开竣工项目 (郑志忠  摄)

  今年初以来,仙游县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开展“创新创优创强”活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奏响“项目强、产业强、莆田强”最强音,奋勇打造福建东南沿海县域经济新高地。
  招商引资蓄后劲
  近期,深圳“芯跑会”招商推介会在仙游县马拉松赛期间举行,116位“芯跑会”企业会员参会,包括当前在芯片制造、信息存储、AI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家上市公司。这一创新招商推介“新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思维一变天地宽。仙游以赛为媒、以赛兴业,着重推介“3+2+1”产业微集群,即光电新材料1000亿产业微集群、动力电池新材料1000亿产业微集群、工艺美术1000亿产业微集群,生物科技新材料500亿产业微集群、鞋服新材料500亿产业微集群,以及文旅经济产业,精准招商推进引链、延链、强链。
  重大项目,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底气和后劲。仙游县围绕“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形成一场产业蝶变”理念,始终坚持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在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考评中重点项目工作考评排名全市前列、招商引资工作考评连续四个季度稳居莆田市第一。这得益于仙游县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以“非常之智”谋项目、以“非常之力”招项目、以“非常之为”建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腾笼换鸟”添动能
  仙游经济开发区位置好,企业能拎包入驻,还有政府提供相关优惠政策。目前,嘉源集团租赁园区标准化厂房达到8栋,5栋已投入生产,公司的鞋服标准化产业园项目正快速推进。
  仙游县制定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和工业厂房认定标准、认定办法及盘活处置的政策措施,明确低效工业用地“工改工”“工改商”“临时功能变更”等改造类型的审批流程、实施步骤,强化低效用地企业管理、用地项目履约、厂房利用监管。全力盘活园区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法拍土地,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仅仙游经济开发区就完成低效用地收储盘活790亩,嫁接盘活低效厂房16家。  
  在实施“腾笼换鸟”期间,仙游县加强与业主沟通洽谈,分类制定可供企业选择的处置方式,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对亩产效益达标的重点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仙游县进一步完善“因企施策”的微创新方案,有序推进闲置低效用地二次招商。按照属地主管、因企施策原则,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做到“一企一策”分类推进,依法处置。2024年仙游县共开发多年闲置用地15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引进龙麒鞋业、协茂鞋材、踏步鞋业、瑞博新能源、禄驰科技等项目;分别嫁接利用原新益电子、宏茂鞋业、金威服装、再生资源等企业多年闲置厂房2.9万平方米,拓展项目承载空间。
  “数智”赋能促增效
  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新促质,让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老树”发“新枝”。直播、众筹、拍卖……数字经济时代,仙游县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加快推动个性化定制、家装一体化、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发展,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全球工艺美术行业第一品牌。鞋服纺织产业对接华峰鞋业自主品牌、新协胜鞋业自主品牌、“中国李宁”鞋类产品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提升产业智能化、个性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
  一代材料决定一代产业。仙游县抢抓新材料行业机遇,引龙头、铸链条,紧盯和拓、紫京等3个新能源材料项目,紧抓福硅、智胜陶瓷等2个关联产业链上游半导体材料项目,全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在氢能燃料电池新材料领域,引进总投资146亿元的氢能源产业园项目。通过引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开辟新材料产业新赛道,持续补链、强链、扩链,力争5年内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绿色低碳新能源材料产业示范园区。
  仙游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持续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积极培育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绿色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