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藏心 赋采典雅
文章字数:1752





黎钟,本名黄鲤忠,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文学硕士,祖籍惠安,1963年出生。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出版有散文诗集《守候生命的风景》《岁月风铃》《灵魂的碎片》《御风而歌》,编著《情怀长安山》《艺术大师》等7种。作品曾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等。闲时颇喜书法,曾在烟山画院、三坊七巷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与黎钟老师相识于25年前,那时我还是福建师大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而他已经留校工作十来年了,因师母是上杭人,加之老师为人极其的儒雅、谦和,使我和他多了一份的亲近感,也从此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缘。
黎钟老师在师大念的是中文,获文学硕士,他的文章我拜读了许多,尤其他的散文诗于无声处感怀生活,触摸灵魂,让人不忍释卷。著名作家郭风先生在黎钟诗集《守护生命的风景·序》中这样写道:“我感到黎钟的散文诗作品诗风具有纯正的品格,他的作品平和、易读,不投某种时尚之所好,不故作玄奥之态,因而显得沉着和厚重。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对历史、对人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哲理般的思考,意境深邃,手法富于变化,作者的探索精神和创作实绩令人欣喜。”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柯蓝、谢冕、孙绍振等文学大家无不对他的散文诗创作褒扬有加。黎钟老师先后出版了《岁月风铃》《灵魂的碎片》《御风而歌》等四部散文诗集,主编福建师大百年校庆文集《情怀长安山》,诗作也屡获嘉奖。
我以为黎钟老师可能就此一直往前走,心无旁骛,但未曾想,近年来他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移情书法,且一发不可收拾。近日看到他发在微信群里的若干幅书法作品,忽而萌生了想写篇短文一抒胸臆的想法,写文章虽非我所长,但以我的真情,倒也无妨一试。
黎钟老师非专业出身,然其书法不俗,清雅、静气,我想这大抵与他常年浸润文学,诗书同源,也与他的低调为人有关吧。唐朝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即能险绝,复归平正”。黎钟老师的书法以行书为主,有黄庭坚、赵孟頫之风,中锋用笔为多,点划沉着,章法有度。多字、少字皆能把握全局,气息贯通,富有“平正”的韵味。近日看到他和著名花鸟画家宋展生老师合作,宋老师画鹤,他题款“山河锦绣,清风入怀”,竟相得益彰。
黎钟老师非常喜爱书写《清风入怀》或《怀抱清风》这四个大字,其寓意淡泊明志、胸怀宽广,在书写“怀”字时,有意略为放大,暗示为人要心怀若谷、坦荡磊落。其笔画老练,明快流畅,清新典雅,富有人文气息,令人喜爱。澳洲华人笔会主席、华侨大学教授庄伟杰博士认为黎钟书法“沉着含蓄,开合有度”,福建省画院老院长曾贤谋先生、宁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阮宪镇教授等对黎钟的书法创作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今年元旦以来,由福州市仓山区文联、福建师大老艺协主办的黎钟《书为心声》书法个展在烟山画院、三坊七巷等地展出,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堂、对联等榜书,气势宏大,颇具阳刚之美;斗方、手札等小品,清新秀丽,书卷气跃然纸上;《岳阳楼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书作,笔力沉重,彰显浓烈的家国情怀;“大道同行”“知至心正”“福田心耕”等作品,慎思明辨,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省人大书画院院长叶双瑜,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林民盾联袂题词祝贺。福建师大原校长李建平教授在书法展前言指出:“时光荏苒,黎钟年届耳顺,于福建师范大学学习、工作凡四十余载,我与他也有近三十年的交往,他独钟诗文、书法,临事以敬,乃赓载歌,不废此道,自得清欢。今悉举办其书法作品展,窃为之喜,谨致祝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彰显和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省内不少知名书画艺术家对黎钟的作品也给予了诸多嘉勉。东坡诗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藉此形容黎钟的书法,亦可助我领略黎钟书法之风神。”
在历史悠久、经天纬地的中国传统书法中,能窥其一隅已属不易。取法孚上、传承创新是不变之道。“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事”(宋人欧阳修语),以老师之境遇与修养,假以时日,其诗书作品,定能日臻完美、更上层楼。
(作者谢赠生,为福建闽江师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