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厚植爱国之情 砥砺强国之志 力践报国之行
福建归国留学人员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文章字数:2970

    ▲▼文艺演出现场


  日前,福建归国留学人员齐聚中国船政文化城,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活动以“赓续报国志 聚力启新程”为主题,参加活动的150位在闽归国留学人员深入了解船政文化蕴含的爱国故事,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展陈、《最忆船政》的演出和精彩的文艺表演中感悟报国之志,以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抒发报国之情。他们纷纷表示,要继续践行留学报国的思想理念,为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赓续报国志
  “福建船政学堂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序幕,见证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历程。”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欧美同学会会长黄如欣出席并致辞,他希望归国留学人员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锚定“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职责,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867年船政学堂创办,学堂采取迥异于传统科举教育的西法教学模式,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的端倪。1873年船政学堂的首批学生毕业后,在船政洋员正教习日意格的呼吁下,沈葆桢、李鸿章、丁日昌等共同推动,促成了船政的留欧学生计划,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魏瀚、罗丰禄、陈季同、邓世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推动了中学西渐、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该生徒等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引述当时的船政大臣吴赞诚对该批留学生的感慨和期待,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这是近代中国首个全面成功的官派留学生活动,开时代之先河。”
  “船政留学生赴法探索科技救国路,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批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这让我对‘留学报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留澳新分会副会长张博雅深有感触地说,“留学人员的底色是爱国,最牢固的信念是报国。”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中国船政文化城船厂片区。馆内设有“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和“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两个基本陈列,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生动展示船政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科学与爱国为重要标志的船政文化。
  “福建船政学堂也催生了近代闽派翻译家。”福建理工大学副教授林晓霞从事文学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她表示,“闽派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原则,吸收外来思潮、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话,使中国文学从传统情态中脱胎而出,走向世界化和现代化,也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徜徉在马尾船政的历史和文化中,《最忆船政》演出也深深地震撼着归国留学生的爱国心。《最忆船政》是全国首台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聚焦从清末船政学堂毕业的一群少年学员,讲述他们历经时代沧桑,传承“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的故事。剧场设在20世纪70年代的马尾造船厂机修车间,通过渐进移动的观众席、折叠的厂房剧场、令人惊奇的听视觉盛宴,带领观众开启跨时空的交流。
  “剧中所描绘从船政学堂走出来的众多赴外留学生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曾留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李诠林表示,“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是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里就学习到并熟稔于心的名人,他们身上的精神、致力于国家建设的努力和所作出的贡献,值得同有留学归国经历的我们学习。”
   聚力启新程
  活动中,归国留学人员共聚一堂,就留学报国、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民间交流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让外国朋友们见识到了中国力量,也让我们留学生为祖国的崛起感到骄傲,但同时,我也真切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2008年,与美国朋友一起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感受让张章静记忆深刻,也让她对“科技强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张章静是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流会上,她分享了海外留学的经历、归国后的成长以及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研经历、所取得的成果。“我见证了欧美同学会始终用爱国、团结、包容的态度为每一个归国学子提供着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张章静由衷感慨。
  福州市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傅晓萍,分享了近年来春伦集团在推动农遗走向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她在推动传统茶饮向时尚转变的经验与感悟。傅晓萍曾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回国工作数年后加入家族企业春伦集团国际部,成立了春伦集团法国分公司及西雅图办事处,搭建跨境电商团队,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希望能以海外留学归来的视野,更好推动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擦亮福州茉莉花茶这一城市名片。”傅晓萍说。
  “福建地处重要战略区位,文化独特多元,国际传播基础良好。”福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编辑曾祥辉,围绕“立体讲好福建故事 努力当好民间外交生力军”主题,分享了近年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建构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做法和成效,以及自身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历。“福建的国际传播工作,要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推进、提升,以福建生动实践故事,映衬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曾祥辉与与会的归国留学人员们共勉。
  找准“国所需”发挥“我所长”
  福建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福建欧美同学会秘书长潘晨辉表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广大留学人员通过重温船政文化精神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励留学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洪流,实现爱国报国之志。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方婷说:“我深知祖国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视和发展潜力。我期待能够推动国外先进食品加工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经验在福建落地,助力福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福建省律师协会涉外及涉港澳台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承正,拥有在中国和美国法律领域学习和工作的经验,他说:“我希望能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推动中美在技术创新和法律合作方面深入交流,在数字化法律服务领域助力构建更加开放、互信的国际环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听完学长的分享,张博雅说,“我将努力发挥中英文和方言优势,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也把生动的海外华人的故事推荐给各国民众,当好行走的‘中国名片’,将‘中国故事’‘中式美学’传播到五湖四海,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化之美。”
  当天还举行了“八闽海归献礼新中国75载辉煌”文艺演出,归国留学人员通过歌曲演唱、配乐诗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现场,一声声“学长”的称呼让活动氛围倍显温馨。已达耄耋之年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陈志哲,是当天到场的最资深的一位学长。改革开放初期,他先后前往比利时、德国深造,回国后完成了福建省内第一例骨髓移植手术。活动中,陈志哲分享了上世纪80年代从比利时深造结束回国时创作的一首诗,尽抒报国之志。他寄语学弟、学妹们:“祖国的未来依靠年轻人,希望年轻一代归国留学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书写报国新篇章。”
  当天,福建欧美同学会和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共建留学报国教育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同步举行。后续,合作双方将共建留学报国教育基地,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资源共享利用。
  (邓金花 林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