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龙眼的跨界美食
文章字数:2301
  林语堂在《我的家乡——漳州》一文中提到:“我的家乡充满了自然美,像院子里种着龙眼树、荔枝树、柿子树,引得我们做小孩子的经常用目光在树梢上摸索。”
  龙眼和荔枝外形相近、成熟时间接续,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拿两者进行对比,闽南乡贤、北宋宰相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提到龙眼被南方人称为“荔枝奴”:“龙眼,生南海山谷,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木高二丈许,似荔枝而叶微小……其实极繁,每枝常三二十枚,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目为荔枝奴,一名益智,以其味甘归脾,而能益智耳。”荔枝在宋代水果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次于荔枝的水果,龙眼自然风评也不差,“其为世所贵重久矣。今人亦甚珍之,暴干寄远,北中以为佳果,亚于荔枝。”龙眼是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别称很多,除了亚荔枝、荔枝奴之外,还有比目、丽珠、燕卵、益智、木弹等别名。龙眼通常在八月成熟,农历八月有“桂月”之称,龙眼果实形圆,故得名桂圆。清康熙《大同志》提到当时厦门同安区的“岁办厨料”,龙眼和荔枝、香蕈、芽茶、蜂蜜、白黑砂糖等一起位列其中。据史料记载,厦门市栽培龙眼约始于宋代晚期,明朝天启年间,厦门一带栽培龙眼已相当普遍。
  1947年版《民国厦门市志》卷十的物产概述中,“果类”的介绍特别提到龙眼、奈仔拨,各乡皆有。“龙眼,高二丈余,羽状复叶,三四月生,细白花,五瓣,七八月而食,形圆如球,壳黄,内白有浆。和若岁子,味甘美……大者,名虎眼也,又名鬼眼也,今统称龙眼也。”文字详细介绍了龙眼的花叶和果实以及名称。同安龙眼历来名气不小,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史料上也曾记载,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同安地区下的几场雪冻坏了龙眼树的枝叶。明天启年间,举人池显方的《大同赋》里有“陈紫荐骊珠之艳,翠颗罗霜苞之姜”之句,其中“骊珠”即龙眼,由此可见明朝时龙眼在同安已有一定的栽种规模。同安龙眼早期有三十多个品种,主要分为水涨、赤壳两大类,又分为后壁埔种(又名白花早)、店仔种、梵天种等,这些品种的命名大都与原产地有关。“水涨”龙眼果大肉厚,质脆渣少,很适合罐藏,是早年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制造出口糖水龙眼罐头的优良品种;“赤壳”龙眼则颗粒大,是焙龙眼干的优良品种。龙眼也是泉州的特产之一,嘉靖《惠安县志》记载龙眼有三种,“大者名龙眼,其次名人眼,小者名鬼眼,俗不复识别,总谓之龙眼。”近代,泉州龙眼的品种更多,有早白、中白、福眼、石眼等,福眼果实最大,石眼最小,但味更甜。
  龙眼干也是早年厦门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主要销往韩国、东南亚等。龙眼鲜果不耐储藏,保质期短暂,人们常通过风干、晒干等手段来延长龙眼的保质期。早年同安人的房前屋后经常都种满了龙眼树,每家每户几乎都有用于“撸龙眼”的专用簸箕,有的还会专门建了烘焙龙眼干的“龙眼灶”。古法烘焙龙眼干有别于一般的机器烘制,工序复杂,也很费时,烘焙的灶土得用龙眼木慢火不间断地熏焙上几天几夜,这样出品的龙眼干散发特殊的香气,风味清甜。如今,“翔安龙眼干传统烘焙技艺”已被列入厦门市非遗代表性名录。早年,有些厦门商号专营龙眼干的生意,在同安等地收购各家各户焙好的龙眼干,加工处理后从厦门港口装船,运往各地销售。
  凤梨穗龙眼是同安的龙眼名果,栽培历史悠久,得名据说是因为这个品种的龙眼有特殊的菠萝甜味,而“菠萝”在闽南俗称“凤梨”,加上其果实成串成穗。2012年,凤梨穗龙眼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其肉厚透明、柔软核小、颗粒均匀、味甜渣少等特点成为龙眼品种的极品,据说普通龙眼平均甜度14度左右,而凤梨穗龙眼可达到22度。龙眼药用价值很高,明代李时珍赞其“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
  在闽南,龙眼也常用于入馔,东壁龙珠、桂圆红蟳等闽南老菜名声在外,龙睛凤眼汤、龙眼大枣粥、龙眼燕窝等甜口做法令人胃口大开,老鸭龙眼山药汤、龙眼花胶汤等也有独特风味。民间有个说法,“龙睛凤眼”是富贵的好面相,传说中武则天和关公都有龙睛凤眼。而在早期的厦门,龙睛凤眼汤是一道港式的风味甜汤,以龙眼和莲子为原料,一碗汤融合了龙眼的脆甜、莲子的爽口和桂花蜜汤的香味,甜而不腻,特别是在大鱼大肉之后喝一口更是无比解腻。
  这汤看似用料不多,做起来颇费工夫,一般要选用颗粒大的“福眼”龙眼,把核小心剔除掉,不留丝毫裂缝;莲子煮到熟而不烂时取出来,一个个放入无核的龙眼里面装碗待用,再用桂花蜜泡汤,趁热直接倒进碗里,就可以上桌了。“东壁龙珠”是一道泉州传统老菜,运用鲜果与荤料配伍,甜咸统一,皮酥馅嫩,一粒粒宛似龙珠,故得名。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程振芳对这道名菜进行了更具风味的创新,以“东壁龙眼”为原料,去壳,挤出果核后,将虾肉、肥膘肉剁成茸后加调味拌匀成虾饺,酿入去核的龙眼果肉中,制成酿馅龙眼。然后拍生粉,蘸上蛋液后下锅炸至壳酥,捞出装盘。鲜果、肥膘肉、虾肉的香味和而不同,充分体现了闽南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精巧烹饪技艺。
  桂圆与红蟳的相遇,同样碰撞出火花。闽南有道老菜“桂圆红蟳”,借桂圆肉之甜香,调和蟳肉的鲜美、糯米的软糯,口感鲜香嫩柔,色泽鲜艳,同时极具丰富的营养价值。甜滋滋的龙眼干,俗称桂圆,在福建常被赋予“圆满如意”的美好寓意,在一些喜事场合闪亮登场。
  在闽南的婚礼上,经常可以见到用红糖和龙眼干冲泡的喜茶。据说有的地方新媳妇过门时需要向男方直系亲属敬上龙眼汤,到了晚上进洞房前,新婚夫妻还要一起喝浸泡有红枣、花生、桂圆等的“合欢茶”,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
  对于闽南新媳妇们来说,盖碗里明媚甜蜜的龙眼茶似乎成了一个分水岭,见证了她们和过往少女生活的告别,也预示着对未来美好家庭生活憧憬的开始。(许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