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国复兴有我
我们的亲戚,何以政和!
文章字数:2874
    政和县市民广场上立有政和通宝雕塑。

    廖俊波传习地 (郭斯杰 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  (赵谊 摄)

    政和竹艺 (林华摄)

    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 (余明传摄)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挂钩帮扶、多次调研,留下深切关怀、殷殷嘱托之地;这里是樵夫廖俊波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赤诚初心为民造福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的白茶之乡,宋政和年间,因进献白茶有功而获赐地名“政和”,成为中国“因茶得名”的第一县;这里是与大儒朱熹结下不解之缘的文脉昌盛之地,朱熹之父朱松在此创办书院、兴教育人,以及朱熹在此孕育开蒙、传承理学的佳话,让“先贤过化之乡”的美誉流传千古;这里是“奇异福建龙”“政和动物群”化石的发掘地,揭开了远古生物演化的神秘一角,也让中国恐龙化石宝库的珍藏更添斑斓;这里还是福建统一战线十数年来牢记嘱托、倾情助力县域发展的见证之地,同心力量的不断汇聚、同心资源的持续注入、“同心”品牌项目的一一落地,让“光荣与梦想”照进现实,化作这片发展热土山山水水间的“同心大圆”……
  文化铸魂 政和的文化优势
  政和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具魅力。早在商周时期,政和就留下了先民繁衍生息的足迹。
  政和古称关隶,自古便是产茶重镇,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美誉。宋政和五年,因进贡的白毫银针博得宋徽宗的盛赞,朝廷便赐年号为县名,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900年前,宋徽宗盛赞政和白茶“如玉在璞,它无与伦也”;900年后,政和因茶兴业、以茶富民,成为白茶核心产区、茶业百强县。
  政和是朱子祖居地,是朱氏家族入闽首站。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朱熹之父朱松出任政和县尉,先后创办云根书院、星溪书院,教化子弟,培养人才,首开政和教育之先河。公元1130年,朱松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赴尤溪上任。仅过月余,朱熹就出生了。这位孕育在政和的大理学家对政和有着深厚的感情,朱熹的祖父朱森的墓地也在政和,他常借回政和祭祀扫墓的机会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之间八方学子云集政和。从此,政和文风振兴、英才辈出,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誉。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曾主政政和4年多,留下许多感人故事,其中不乏与福建统一战线的生动往事。廖俊波与福建统一战线的缘分要从2011年6月说起,从那时起至2015年11月,他在政和县任县委书记。也正是那时起,省委统战部选择政和作为统一战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试验区和参与脱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凝聚全省统一战线力量,全力助推政和县加快发展。4年多的助推帮扶,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倾注了廖俊波的心血。
  政和县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多有“团结一心”的溯源和“凝聚人心”的传承。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四平戏、凝结古代建筑智慧的100多座木拱石拱廊桥、见证闽台渊源的铁坑殿道教文化都在代代接续的传承保护中焕发新的时代价值。政和县目前拥有非遗项目83项,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38个。
  自然赋韵 政和的自然与产业优势
  政和地处武夷山脉东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山川秀美,生态优良,四季分明,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林荫漫步、秋可层林尽染、冬可冰雪狂欢。
  政和是“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七届蝉联“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022年10月,奇异福建龙在政和大溪盆地被发现,这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它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
  政和是“中国白茶之乡”,白茶核心产区、茶业百强县,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美誉,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政和茶叶独特的品质,驰名中外。
  政和的茶好,竹也好。政和“中国竹具工艺城”是全国最大的高端竹家具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竹茶具、竹餐具、竹家具、竹灯具、竹炭、竹工艺品、竹空间等七大
  系列竹产品3600多个品种,其中竹茶具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竹家具、竹空间设计生产引领全国,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政和还是享有盛誉的“中国高山蔬菜之乡”。政和高山蔬菜具有气候独特、生态良好、市场销售空间大等发展优势,具备蔬菜基地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种多样化、产品销售差异化、比较效益最大化、种植管理科学化、绿色发展一体化等发展条件。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构成了政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同心固本 政和的新优势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挂钩帮扶工作,在政和县摆脱贫困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统战部长期以来对政和进行定点帮扶,通过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资金导入、项目带动、产业帮扶等多种方式,极大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走进今天的政和,处处可见“同心”印记——同心经济开发区、同心大桥、同心林……一项项同心工程见证省委统战部与政和的深厚亲缘。
  13年前,石屯镇七星河畔还是一片山垄坡地,福建统一战线各单位发挥智力密集优势,组织民主党派专家、高校学者实地考察调研,规划建设同心经济开发区,帮助立项报批、园区建设;支持启动资金1000多万元,组织客商入园考察,牵线多家企业落户,筹资支持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如今,园区形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竹制品深加工三大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投资150多亿元,签约入驻企业125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75亿元,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山区重点县第七、南平全市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上,3000余万元交通建设资金,让政和同心大桥、铁山致公路、外屯民建同心桥“串珠成链”;1000余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让石屯、东平、岭腰重现清泉碧波,自来水入万家;4400万元的环境治理资金,让连绵山野重现绿意,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教育事业上,一方面,发动爱心企业、党派会员捐资3000多万元,改建、新建政和一中、光彩幼儿园、侨心小学、致公中学;另一方面,组织省重点名师团队,开展“同心培优”活动,连续多年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捐赠活动,协助培训150多位骨干教师。发放奖教助学金近1000万元,逾1万名优秀师生获益;资助300余名乡镇(街道)困难大学生和教师230多万元。经过多方面的教育支持,政和一中创建了省一级达标校,85%以上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
  省委统战部在政和设立“福建省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先后按需选派8批76位党外挂职干部;政和县共有600余名骨干教师、医护人员赴各地跟班学习、交流挂职,获得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他们把“他乡”当“故乡”,把“挂职”当“任职”,把“锻炼”当“磨炼”,留下一段段“双向奔赴”的佳话。
  ……
  13年来,福建省统战系统各单位累计开展助推活动501批次惠及6730余人,帮助项目180余个、资金4.2亿余元。政和县成为福建省“同心”品牌项目最多、“同心”助推县域发展成果最显著的地方。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统战温度”源源注入,同心力量八方汇聚,人文璀璨的古县政和正不断彰显新优势、焕发新活力。未来,政和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的要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等战略,进一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县域经济,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
  (闽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