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侨批中的茶礼、茶种和茶路
文章字数:1452
    ◀茶山春田(同心福安供图)

    ▲1931年,菲律宾华侨黄水璇给姐石狮阿好的侨批提及收到铁罗汉茶,寄4元以作茶果之需。

    ◀晋江许垂烨给菲律宾许书琏的侨批中提及寄去泉苑水仙种茶十罐。

    ◀周德春茶行增设民信汇兑部在泰国《光华报》刊登的广告。

    福建的茶场(同心福安 供图)

  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侨乡泉州是侨批的主要接收地之一。
  有趣的是,泉州自古以来茶业兴盛、饮茶成风,品茶习惯遍及城乡,以泉州安溪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也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多年前,远赴重洋的泉州华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茶叶和茶文化带到海外。侨批里就记载了大量和茶有关的内容。
  茶资里的中华礼仪文化
  1915年2月17日,晋江龙湖许书琏收到菲律宾许逊扯来信,信中附带清银4大元,信中写到“缴去清银4大元以充‘茶古’之资”。此外,还有大量的侨批中出现“茶资”这个词,如“同时汇银4元,其中2元给大舅父,剩余2元给外祖母作茶资。”“寄上龙银4元请查收,2元要买肉脯,望即带来,还有2元为茶资。”“寄上大洋4元以做茶资。”“寄上国币5万元以供茶果之资。”“拨出5元作为酒饭的费用,余下5元给您作为茶资。”“余者4元贤姐查收以作茶果之需。”……
  在中国,亲朋好友见面相聚,都会敬上清茶一杯,交流感情、融洽氛围。“茶资”原本的意义,就是亲友茶聚的费用。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虽不能与亲朋相聚饮茶,但总要在书信中奉上茶资,以表心意。这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家乡亲人的守护。
  寄购好茶以解乡思乡愁
  除了“茶资”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不少侨批中,海外华侨都会委托家乡亲人购买一些茶叶寄给他们。1931年,石狮崙后在菲律宾华侨黄水璇给姐阿好的侨批,信中提及已收到阿好所寄“一匣铁罗汉茶,感谢不尽”。晋江浯坑许垂烨给菲律宾小吕宋许书琏的回信中,提及托谋诠兄带上泉苑水仙种茶10罐、神粬8块,想必已转交了。1907年南安诗山侯氏寄给菲律宾儿子的侨批中提及对儿子身体的关切,并寄出石亭茶等。
  水仙种、石亭绿茶、铁罗汉……这些泉州本土耳熟能详的茶叶品种,也是海外华侨的心之所爱。一封封侨批记载了茶文化伴随着海外游子漂洋过海的故事,而今再度品读,仿佛每一封侨批都带着历史的记忆,带着家乡茶叶的味道,茶与侨批就这样串成一个个关于牵挂、关于思念的故事,流传至今。
  茶路、批路皆是经营之路
  侨批中还可以看到以前泉州人到海外去经营茶叶生意的线索。1936年11月15日,永春塘内乡林耀续收到马来亚柔佛林万润来信,信中提及“我年终准备回家,你等明年春天与灶跡同来,灶跡要来洋贩卖茶心,如果你与他同来,甚是为妥。寄大洋20元,抽出2元给哥嫂做茶资。”
  在那个年代,侨批往来、茶叶贩售的都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道,故而,许多侨批信局也兼营茶叶生意,一些经营茶叶的店铺也兼做侨批运营。1947年泰国《光华报》刊登周德春茶行增设民信汇兑部的广告上,就写着“专收闽台各地侨批,价格便宜,回批快捷,诸君惠顾,无任欢迎”。而在一张新加坡老报纸上的源崇美茶庄汇兑信局广告中,一边写着“茶叶:武夷安溪,各种岩茶,零沽批发,一律欢迎”;另一边则写着“汇兑:汇价公平,信用稳固,手续简便,迅速达到”。足见当时侨批业与茶叶销售业的融合经营十分紧密。
  一纸侨批寄乡愁,一盏清茶解相思。曾经,茶叶同侨批一道,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跨山越海,成为华侨的精神寄托。如今,侨批和侨批业已消失,但其中的茶文化,随着华侨华人走向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喜爱。
(刘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