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林泉托志显神韵
——品读张剑山水画
文章字数:1704

    ▲《月朦胧》

    ▲《守望》

    ▲《古韵新港海丝路》

    ▲《闽北古街》

    ◀《绿水青山藏古韵》

  张剑,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林业文联美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艺术专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常务理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委、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前进画院院长、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书画院顾问、福建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西藏分院名誉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福建省画院艺委会委员。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这是北宋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自问,随即自答:“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此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倘若能苟洁一身,何必要高蹈远引,离世绝俗!”君子之林泉之志,在创作山水画时妙手出之,便可不下堂筵而坐穷泉壑。品赏张剑的作品,便觉其画沉心静气,以画志心,山光水色,滉漾夺目,出自一份林泉之心。
  徜徉张剑的画里,不像时下的某些画卷,方才展开已觉索然无味。他笔下山山水水注重的是神似,而不仅仅是形似,于是山是多情的山,水是多情的水,自然而然会给人带来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因为山水画的灵魂在于笔墨的高致和意境的深邃。张剑十分敏锐地意识到山水画的内涵和外延,无拘无束地把阔笔放纵和细笔勾勒结合起来,画面显得缜密幽寂,深醇隽永,表现了一种以个性抒发为显著特色的画风。
  张剑的卓而不群之处在于始终保持着探究文化底蕴和心灵深处的兴趣、心态和笔力。其作品最具特色之处是把南方的丘陵山水视为创作对象,避开时风流弊,坚持具体描绘和严谨的造境方式,将闽中的山岗、阡陌、田园、街巷、老屋等,以抒情性质纳入画面,采用最质朴的单线皴擦构成理路,悉心刻画出种种如写生所得,又显然经过艺术酿化处理的景观,或遥岑叠嶂,汀花野树;或屋宇村舍,粉墙黛瓦;或廊桥曲榭,荷塘秀水。简寥而又深沉,古拙而又清新,洗炼而又丰富,洋溢着一股冷翠空清的恬逸境界。
  张剑的山水画极重视工笔画的细腻与写意画的疏朗相结合的表现原则,充分运用彩墨材质的性能,使作品更富有传统的中国绘画特性,这两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他十分注意笔墨意趣,“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常以点线浑用,彩墨互染,构图巧妙等变化展示他的丹青艺术,反映了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传统功底。特别是他山水画中的皴法甚具功力,若大块的斧劈皴皴出山峦坚硬直爽,俊秀的卷云皴使山坡健挺,杂乱的披麻皴组合得错落有致,笔直的乱柴皴纵横交替延续,挥洒的雨点皴点出画面重复厚重,弯曲的荷叶皴点到含蓄内敛,变化灵巧的皴擦使张剑的山水画有感染力,留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张剑清敻深幽的山水画背后,展现的完全是画家个人内心的感受。他不是完全的古典主义者,更不是重复古人画稿。他是将自然山川移入胸中,再把内心意绪融于自然,这样反复灵变使他的写意山水画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和静悟,也能体现个人的审美心态和生活趣味。他创作的山水画,或温润妍雅、或雄壮伟拔、或清畅明澄、或纵逸骀宕,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那种“造化钟神秀”的娟丽,所传达给人们的美感已不仅是山河的壮丽多姿,更是精神的震撼,情感的慰藉。
  张剑的山水画,信手挥毫濡墨,咫尺之内,肇造烟、霭、岚、气……书写万物,融化物我。不难想见,倘无林泉幽壑,又何来笔墨中的烟霞气息。同时敢于设色,有时以石绿为主调,有时以石青为基调,色彩丰富,墨色交融,使人赏心悦目。在自然色彩上提炼升华为诗意而加以强化,是他在用色上的特点。
  张剑的花鸟画不拘一格,随类赋彩,得心应手。多画田野所见、乡村即景。或勾或染或泼墨,俯仰之间笔情墨趣。他的画面上,花卉植物和禽鸟的组合搭配恰到好处。一枝一叶,一花一草;或蝶或雀,或石或篱,法度与神理兼具,色彩与意蕴互生,情思充盈,浑然天成。心游花草间,笔耕烟霞处,信手拈来皆笔墨。画面有的繁茂,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简淡,疏影横斜三两枝。皆具华滋雍雅气派,了无俗态,令观者心神怡悦,余味无穷。
  张剑以他丰厚的修养、细腻的情感、静悟的个性、坚实的技艺浇灌出他的作品,也浇灌出他沉甸甸的收获季节。 (卢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