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秘福建最后一位武状元故居
文章字数:1806


    ▲福州市美术馆(黄培松故居)。 (韩惠彬/图)


  在福州上下杭街区,有一处古厝独具一格。其大门正面的镜面墙,和左右相对龙虎垛的对看墙上,有四幅栩栩如生的花鸟纹饰图案。旁边还有一段红砖砌成的墙体,它与其他福州传统古厝明显不同。
  这里正是清朝最后一位福建籍武状元黄培松的故居,因为黄培松祖籍福建南安,闽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便是以红砖作为建筑材料。
  清朝最后一名福建籍武状元
  清朝最后一名福建籍武状元,成为黄培松身上绕不开的标签。黄培松少时习文,起初也想像其他人一样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然而少年时期的他,参加泉州府考试,却屡试不中。
  于是黄培松选择弃文从武,拜晋江罗溪武举人黄纪堂为师。黄纪堂见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是可造之才,于是精心传授。黄培松也不负师恩,刻苦习武,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即中武举。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参加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成武会元;殿试钦点武进士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授一等侍卫。
  黄培松中状元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传说参加殿试时,他在前两项比试中耗去了大半体力,刀法表演时用的是统一的90公斤重关刀,规定动作是108步,他一招一式步步精彩,主考官和慈禧太后也暗中喝彩。可当108步演毕收势时,不慎失手,关刀从手中滑落,黄培松急中生智,马上用脚把滑落的关刀钩起用手接住。主考官大吃一惊,慈禧太后则问黄培松这最后一步叫什么名称,黄培松文思敏捷,喘着粗气说:“臣这最后一步叫‘魁星踢斗’。”慈禧太后听了微笑道:“堪称状元之才!”主考官一听老佛爷这么说,不敢违抗,当即宣布黄培松为武状元。
  黄培松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面阔五间,占地约2100平方米,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据说是黄培松高中武状元后,将其父经营的“泉泰茶行”扩建而成的。
  据《竹间续话》记载:“南台田垱状元埕,以黄菊三先生培松中状元名。”
  老福州人说起武状元黄培松的府第,正是中平路172号(原田垱泉泰茶行),门上挂着“黄培松故居”,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立牌子的三进房屋。
  不同于福州传统古厝的古厝
  故居以南北门正中为中轴线,左右两侧对称布局,进与进之间设有风火墙。开中间门,门上均用“斗底砖”钻孔钉装,既防风又防火,这又结合了福州古建民居的独特构筑。
  大门内依次为天井、披榭、正厅、后厅、两侧厢房。斗栱、雀替、悬钟、槅扇、柁墩等雕刻木构件十分精美。在进与进之间的两侧,均建有“披榭”,即在天井中间通道架廊屋,又称“覆龟亭”,这样既避免日晒雨淋,又方便往来。
  故居的天井还有一处奥秘——天井周边设置了一圈凹槽,让雨水都流到凹槽里,通过石板缝隙加速渗透到地下,这样的设计和现代“海绵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
  1991年,状元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下杭改造中,状元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葺完好。201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培松故居的斜对面,有栋名叫“状元楼”的“小洋楼”,如此命名,跟黄培松也有关联。
  相传,黄培松晚年时,曾去厦门替朋友调停一起房产纠纷,这趟行程后,黄培松看中了厦门一座洋楼,回家便让两个儿子在中平路上修建了一栋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便是后来的“状元楼”,即现在的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为充分展示福州古厝独特的历史韵味,彰显福州城市的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2019年11月11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福州市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方案》。
  作为福州新一轮古厝提升行动重点项目之一,已修复完成的黄培松故居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市美术馆。据悉,该馆是福州市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范。在故居修缮过程中,它
  保留延续本地穿斗式构架、硬山顶形制、斗拱、隔扇、石柱础等构件,特别是临街垂花门用工独到,绿植小景点缀其中,营造一步一景的优美景观。
  馆内设12间展厅,可以同时展出百余件艺术作品,还设置培训室、影音室、图书资料室、艺术创作室、学术研究室等公共空间,成为了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教育推广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场所。
  在营造文艺氛围上,大门匾额“福州市美术馆”集自现代画家徐悲鸿行书,三进厅堂分别装饰有清代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对联、弘一法师李叔同楷书对联、福州籍书法家潘主兰甲骨文对联等。
  经过修缮后,福州市美术馆于2020年9月开馆,年均接待游客量10万余人次。
  2024年3月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福建赛区)获奖情况。其中,福州市美术馆(黄培松故居)获得“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来源:有福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