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百蔬之王”牵手福建海鲜
文章字数:1521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苏东坡把白菜比作好吃的羔豚、熊掌,虽然有点夸张,却也道出了在古代被称作“菘”的白菜兼具美味与养生的美誉,不愧有“百蔬之王”的称号。
  福建食用白菜历史悠久,宋代武夷山人、朱熹的老师刘子翚曾经在《园蔬十咏》里吟咏:“周郎爱晚菘,对客蒙称赞。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对新上市的白菜满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近代著名文学家福州人陈衍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本国民烹饪教材《烹饪法》中同样给了白菜不少笔墨,比如“古人云,初春早韭,秋末晚菘……”,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清炖白菜、红烧白菜、炒白菜、腌白菜等做法,其中清炖白菜提到选取火腿或者咸肉、风肉和虾米等食材,一层鲜肉片、一层最嫩的白菜箍,再一层火腿片依次码放在大碗里,放入笼屉蒸至烂熟。
  福建盛产海鲜,白菜与海鲜的相遇,虽然不是电光石火之遇,也必定是相见恨晚的惺惺相惜。闽南的包心白菜,甚有名气,与北方又长又直的大白菜不同,包心白菜叶子层层卷包着,像实心球一样,颜色也更加白,质地柔嫩、口感甘甜。颇有特色的包心白菜也催生了与之相关的美味菜肴,比如“加力鱼灴白菜”“绿带蟳包”“肉丸烧白菜”“莲花大白菜”等等。
  “加力鱼灴白菜”是厦门一道民间的传统菜肴,早年厦门五通一带的加力鱼(真鲷)尤其出名,肉质鲜美、风味醇正,和上等大白菜一起灴煮,菜品汤色清澈味香、鱼肉嫩滑甘醇、白菜润爽适口、菜品汤色清澈味香,这道菜还曾斩获过1993年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团体金牌奖。
  另一道“绿带蟳包”,同样别有风味。此菜为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闽菜泰斗”童辉星大师的作品,曾在1988年全国第二届烹饪大奖赛上荣获“银牌奖”。这道菜基于闽南经典老菜“蟳肉白菜”,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提升创新,包心白菜叶包上蟳膏、蟳肉馅包成卷,用鲜嫩的韭菜捆扎,菜色红绿白相间清丽美观,颜值和口感都超级棒。
  “蟹黄白菜”是一道历史悠久的老闽菜,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有名的闽菜馆“小有天”的菜单上,“蟹黄白菜”与香糟响螺、红烧鳖裙、五柳居、拌龙虾、清炖黄鱼等赫然在列。民国著名政治家、堪称“食神”的谭延闿,在日记里曾描述过其在1914年秋天的某一天和朋友们一起品尝蟹黄白菜、笋尖汤、鳊鱼等闽菜。
  此菜精选鲜嫩的白菜心油炸后用奶汤煨制,再加入蟹黄一起同烩片刻。蟹黄的鲜嫩和白菜的甘醇相得益彰,成菜柔糯、软嫩又润达爽口,看似清淡却余味无穷。如今的“蟳肉鸳鸯菜”正是在“蟹黄白菜”基础上改良和提升后备受青睐的菜肴。
  海产鳊鱼晒干后,油酥后极为香脆,福建与潮汕一带很喜欢用在菜肴上增香提味。“甘崧鳊鱼”,又称“鳊鱼白菜”,也是一道传统菜肴,白菜的鲜嫩与油酥鳊鱼的香脆组合,加上香菇、虾干、冬笋、五花肉等辅料的搭配,独具风味。
  福州的传统宴席上,同样有取材于白菜和海鲜的佳肴名馔,比如耳熟能详的“瓜烧白菜”“金钩班只白菜”等。“瓜烧白菜”是白汁菜肴,黄瓜鱼和白菜加奶汤烧制而成,菜品色泽奶白清亮,鱼肉鲜嫩,白菜软烂清甜,荤而不腻,是冬季的应季佳肴。
  “金钩班只白菜”是常见于福州早年高级宴席的珍馐,席间常以每人一小碗即位出镜,小巧玲珑颇为高雅。此菜以白菜心为主料,搭配大虾米和猪里脊肉。大虾米形似鱼钩,色泽金红,福州俗称“金钩”,与大白菜搭配蒸熟后,虾体膨胀形似“班只”,并因此得名。
  “金钩班只白菜”制作工序很讲究,大虾米洗净后平均放入小碗白菜段上,再放入切片的猪里脊肉,舀入用熟鸡油、盐调匀的上汤,上笼屉蒸熟,上桌前要特别拣去碗里的里脊肉片以保持菜品的美感。
  “晚菘渐渐如盘大,霜蟹刚刚一尺长。独有鲈鱼四鳃者,由来此物忌昂藏。”陈衍先生晚年曾经写了这一首与白菜有关的诗,他把白菜与秋天的蟹、鲈鱼等海鲜放在一起入诗,烟火气十足,从中也足见白菜在当时饮食江湖的独特地位。 (许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