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们当下的生活
文章字数:1696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我将持续深耕大众文化普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全国政协委员、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吴敏婕说。
传统文化艺术、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传播等内容,依然是吴敏婕今年重点关注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主要就传统村落及乡土文化保护发展方面提出建议。
十年大众文化艺术科普的经历,让吴敏婕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海量的史料信息。过往她对传统文化故事的解读,更多是从卷帙山海里来,是无数前人生命经验的总结。但当吴敏婕踏上前往中华历史文化发生地的旅程,她却有了新的发现。
从去年开始,吴敏婕便带领着团队多次前往包括福建福州、武夷山、晋江,江西庐山,四川眉山等地进行拍摄工作和调研学习,和地方学者、非遗传承人等进行交流。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吴敏婕得以真正走进并了解到包括武夷山下梅村、晋江梧林村等传统古村落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多次印发文件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
吴敏婕表示,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并且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过度改造,旅游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对地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自身特点提炼的问题。
在今年的提案中,吴敏婕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作出更进一步的建议,通过加大制度保障,在政府的规范指导指引下,整合民间资本等多方力量,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联合高校以及当地政府的力量,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内涵;在保留其文化根脉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利用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力量,讲好乡土文化故事,激活古村落文化生命力。
在新时代传播格局下,与其他传播形式相比,自媒体拥有多元参与主体和广泛的受众基础,逐渐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吴敏婕观察到,近年来如福建泉州晋江、莆田、福州长乐等地的踩街活动,包括晋江“蟳蜅女”簪花围民俗等都是互联网平台上自发掀起的出圈活动。借助自媒体创作者,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的力量,更多古村落的文化故事、民俗活动等正在被更多人所看到,并吸引了一大波民众自发前往旅游打卡。
“‘自媒体+文化’‘自媒体+旅游’正在成为一种传播新生态,如何讲好乡土文化,其实也是如何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是实现古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的需要,也是我和团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吴敏婕说。
自媒体时代,关于如何对古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吴敏婕认为,创造性转化有赖于把握住传播内容的“生活化”“说人话”。同时,联合不同类型的自媒体创作者,在充分把握古村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意出更多与民众生活紧密贴合的内容,降低传播门槛,让用户能自发说出来、用起来、传播开来,古村落文化将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除此之外,吴敏婕表示,通过不断丰富的内容,如鼓励不同地区之间乡土文化互相交流,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古建筑古村落数字博物馆,艺术家入驻、文化展示、研学旅游等多样化形式,也能有效提升古村落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她看来,保护与传承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对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当地全域旅游,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吴敏婕也希望有机会能和更多传播机构,自媒体工作者,包括专家学者有更紧密的配合,共创更好的内容。吴敏婕表示,她将优化内容形式,通过继续实地探访中华历史文化的发生地,进行更多在地性的思考。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浅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转化为大众化的表达,吸引更多人走近文化,了解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挖不完的宝藏,传统村落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美轮美奂,还在于它们传承千年至今,我们如何用它们,照亮我们当下的生活。”吴敏婕说。 (裴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