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
文章字数:3393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出口增长5.5%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粮食总产量507万吨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勇立潮头而不畏,锚定目标而向前。
   1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实体根基
  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每个县域做强1~2条重点产业链。滚动推进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建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广服务型制造业态模式。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更多粮食作物优新品种。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
  2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科研资金向企业倾斜,实施更加精准有效补助方式。支持企业领衔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任务和工程。
  发挥机制保障作用。落实好新一轮科技管理机构改革任务。允许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实行单列管理,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建立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跨部门协调机制。
  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建成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在种业创新、生物医药、纺织鞋服等领域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更高起点建设数字福建。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托举”计划,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开展引进首席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团队科研经费稳定支持机制试点。
  3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共建共享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台胞社会参与实践地、求学研习集聚地、宜居宜业首选地、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应用场景,扩大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
  互惠互利促进经济融合。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高质量建设涉台园区,促进闽台经贸合作提质增效。
  常来常往促进情感融合。办好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等活动,推动闽台青年社团和中小学校结对交流。开展民间艺术、地方戏曲、体育文艺等双向交流。
  先行先试促进全域融合。打造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加快建设泉州和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莆田妈祖文化中心,发展龙岩和三明客家文化对台交流项目,支持南平打造生态文旅产业对台合作品牌、宁德打造闽台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
   4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
  激发投资活力。优化完善招商工作领导体制,全年新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谋划实施省重点项目1600个、年度计划投资6700亿元以上。
  深挖消费潜力。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把新型消费做活,培育首店首发首秀、国货国潮等新增长点。把传统消费做大。把文旅消费做热,接待旅游总人数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6%。
  增强改革动力。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提升开放张力。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金砖创新基地等。统筹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巩固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大力发展海洋信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临港石化、深海养殖等产业。
  做强民企实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持续优化涉企服务。
   5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布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奏好新型城镇化“交响曲”。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合理匹配产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功能,推动产城人融合。
  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5万人以上。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推进教育、医疗、托幼等优质资源向山区延伸,提升山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沪明、广龙对口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的协调协作。做好闽宁协作和援藏援疆工作。
   6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促进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以上。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退役军人、农民工稳定就业。
  建设教育强省。推进150个公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100所县域高中。推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贯通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
  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共享中药房项目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健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建400个示范性长者食堂、5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发展文体事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化利用八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做好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提升新型智库服务决策能力。推动全民健身,打造“八闽名赛”。
  7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闽江、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9万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达80%以上。深化重点海湾综合治理,推进提水式海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整治。强化危废处置和农村污水处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支持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推进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提升森林质量3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万亩。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督察执法。加强生物安全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有效防治外来物种和林业有害生物。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8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
  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提升灾害预警、组织动员、应急处置、灾后恢复能力。
  筑牢风险防范屏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政治安全。防范能源安全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四门四访”、信访评理等工作,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矛盾纠纷。
  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一)坚持学深悟透、忠诚铸魂。始终做到党中央有号令、省委有部署,政府系统快行动、抓落实、见成效。
  (二)坚持“四下基层”、为民服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坚决完成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创新创造、雷厉风行、求真务实地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四)坚持行为规范、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机关效能,推进机构改革。
  (五)坚持自我革命、廉洁从政。一体推进“三不腐”,锲而不舍纠“四风”,坚持过“紧日子”,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