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张克辉同志的两部电影作品
文章字数:946
编者按>>>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四届、五届会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张克辉同志,因病于2024年1月11日15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他于1982—1991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今天,我们一同重温由他创作剧本改编的两部电影作品,感念他为推进祖国统一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2004年,根据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创作的剧本《台湾母亲的背影》改编而成的电影《台湾往事》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女演员”奖等奖项。这是大陆第一部反映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生活境遇的影视作品,其中有张克辉的亲身经历,也融入了很多台胞的故事。影片呈现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
这部优秀的作品是台盟在推动两岸同胞的相知相融、汇聚两岸同胞共促统一方面所做工作的缩影。
世纪之交,“两国论”等论断在岛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两岸及国际形势,2000年10月,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的文章,率先提出警惕“文化台独”。
反对“文化台独”,便要正本清源,真实讲述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在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是什么?”在常见的剧本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生老病死,但在2006年上映的电影《云水谣》中,答案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分离。
根据张克辉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而成的电影《云水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40年代,青年陈秋水为躲避迫害告别恋人王碧云从台湾辗转到大陆,先后成为抗美援朝军医和援藏医生,在几度寻找碧云无果的绝望中与追随自己多年的护士王金娣结婚。在海峡的另一边,几十年来王碧云也一直在寻找陈秋水,终身未嫁、两鬓斑白的她等来的却是陈秋水在西藏雪山殉难的消息……电影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爱而不得的遗憾,引出了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遗憾。《台湾往事》和《云水谣》都是海峡两岸历史沧桑的珍贵缩影。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四届、五届会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张克辉同志,因病于2024年1月11日15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他于1982—1991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今天,我们一同重温由他创作剧本改编的两部电影作品,感念他为推进祖国统一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2004年,根据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创作的剧本《台湾母亲的背影》改编而成的电影《台湾往事》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女演员”奖等奖项。这是大陆第一部反映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生活境遇的影视作品,其中有张克辉的亲身经历,也融入了很多台胞的故事。影片呈现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
这部优秀的作品是台盟在推动两岸同胞的相知相融、汇聚两岸同胞共促统一方面所做工作的缩影。
世纪之交,“两国论”等论断在岛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两岸及国际形势,2000年10月,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的文章,率先提出警惕“文化台独”。
反对“文化台独”,便要正本清源,真实讲述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在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是什么?”在常见的剧本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生老病死,但在2006年上映的电影《云水谣》中,答案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分离。
根据张克辉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而成的电影《云水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40年代,青年陈秋水为躲避迫害告别恋人王碧云从台湾辗转到大陆,先后成为抗美援朝军医和援藏医生,在几度寻找碧云无果的绝望中与追随自己多年的护士王金娣结婚。在海峡的另一边,几十年来王碧云也一直在寻找陈秋水,终身未嫁、两鬓斑白的她等来的却是陈秋水在西藏雪山殉难的消息……电影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爱而不得的遗憾,引出了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遗憾。《台湾往事》和《云水谣》都是海峡两岸历史沧桑的珍贵缩影。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