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远峰”红砖古厝 说乡愁道侨心
文章字数:1406



    下水道疏通口螃蟹石雕




  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的“远峰”古厝,始建于1958年。这座占地面积约2380平方米的红砖古厝,以其静谧沉稳的气质、精致复古的细节,让访客惊叹不已。
  从外观上看,古厝左右对称,燕尾飞檐利落地向天空稍作延伸,形成简洁的姿态。蓝天之下,褐红屋顶,红砖大埕、灰石立柱,“远峰”凝眸驻守在仙游西乡平原。
  厝内共有42个房间和14个厅堂。细看各房间外壁,用色颇为别致:土黄、鹅黄、青绿、正红、湛蓝、赭石,不一而足。绘制的形状上,圆形、椭圆形、扇形、勾线,攒出锦绣簇簇。
  与常见的墙壁装饰讲究对称不同,这座古厝里的墙壁,哪怕是在同一面墙上,也有不对称的设计。例如左边为双花对排造型,右侧为大花单排造型。单色砖摒弃了常见的规整排列,取而代之的是从左向右按照白、黄、绿、黄、绿、白的顺序错落排列。
  釉彩不甚均匀,说明这些砖当时可能是由土窑烧制而成。在厅堂里凹陷的出水口处,建造者还细心设计了几只石螃蟹作为“过滤器”,活灵活现,尤为生动。
  数十年来,它们都被时光打磨出了韵味。
  古厝名为“远峰”,意为“峰叠图屏返里庚投建家园,远离家乡踄洋泗地展鸿图。”字里行间展现出这栋古厝主人浓浓的桑梓情怀。
  它的主人名为吴嘉模,1897年出生于貂峰村一个普通农民之家,1996年去世,享年99岁。他育有三子,传下十四孙,现裔孙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1929年,为谋生计,吴嘉模只身“下南洋”讨生活,从苦工干起,学做手工艺。1930年在印尼泗水定居,1939年创办塑料厂。经过苦心拼搏,诚信经营,胼手砥足,逐渐成为知名富商。
  漂洋过海闯荡的吴嘉模,身在南洋,心怀故土。1958年,他返乡建造这栋十里八乡的地标性建筑,修修停停,十几年间花费30多万元。当时,因村里小学校舍不够,精美古厝一落成就借用给80多位孩子免费上课3年,村里人感激不尽。
  “世人偏爱玉,我意独怜才”,这是吴嘉模的信条。晚年时,他的爱乡之情越浓,兴学报国之念弥坚。1994年春节,97岁高龄的他偕同在外的儿子返乡探亲祭祖。期间,他走访家乡小学,了解办学情况。当看到貂峰小学旧校舍后,对村两委及乡亲们说:“离乡六十余载,音讯鲜通,此次返乡,得晤详情。捐资办学,利在千秋,要使家乡子孙代代贤,兴学助教我先行,吾本尽乡人之责,捐资45万元迁建新校舍,聊表寸心。”
  拳拳爱心,可昭日月。在他慷慨注资下,1994年4月貂峰小学新校舍择址于村部西南面的坑头荷花池南岸动工,当年12月底峻工。他年事高来回不便,特地委派三子吴仕年夫妇赶回参加嘉模教学楼和综合楼新校舍落成庆典,当场又捐资5万元为貂峰小学添置教学设备。
  如今,嘉模教学楼和综合楼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教学楼中央石柱上醒目镌刻着:“貂峰择地创下基业世世兴,嘉模建校育出儿孙代代贤”。
  “上贤下仿”,好家风代代传。在吴嘉模热心捐办家乡公益事业示范下,其儿孙又继承先辈遗风,并发扬光大,深受家乡亲人的赞誉。
  2019年,貂峰村侨联成立后,吴嘉模的孙子吴自立与家族上下沟通后慷慨应允古厝升级为“侨胞之家”,随即仙游县侨联联手村里将吴嘉模祖厝建设成貂峰村的“侨胞之家”。经精心布置和资料收集,一楼设茶室、棋牌室、图书室等,二楼有会议室、吴嘉模纪念室、仙游华侨名人事迹展览、二十四孝图等。
  如今,这里可以看到吴嘉模结婚时的床柜、吴嘉模寄回仙游的信件、针车、收音机、电视机及由他的皮箱厂所产的皮包、皮箱等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
  这座精致的远峰古厝承载着一份游子沉甸甸的乡愁,逐渐成为貂峰人心中共有的记忆。 (仙同心/文 张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