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福建人“H”“F”不分?
首创汉语拼音方案的就是福建人
文章字数:2957
    卢戆章雕像(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供图)

    《一目了然初阶》插图  (卢志明供图)

    《一目了然初阶》插图  (卢志明供图)

  据说,福建人“H”“F”不分,甚至坊间传言,大侦探“Sherlock Holmes”在中国被翻译为“F”开头的“福尔摩斯”,而不是姓“H”开头的“荷”“霍”,是福建人林纾或者黄鼎的“功劳”。难怪在一些场合,若有福建人“H”“F”不分,总会被善解人意地一笑而过。
  可是,你知道吗?偏偏有这样一位福建人首创汉语拼音方案,揭开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序幕,提出的许多理念远远早于胡适、鲁迅、朱自清、钱玄同、刘半农等人。
  我国语言文字的泰斗级人物周有光这样评价他的功劳:“《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和《一目了然初阶》是中国人提倡汉语拼音的开始,他的首创功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他就是卢戆章,福建同安人,被誉为“语文现代化的先驱”“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创造出中国语言文字学界的七个“第一”:第一个发明拼音字母,第一个发明新式标点符号,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第一个提倡国语,第一个提倡简化汉字,第一个提倡横排横写,第一个提倡注音识字。
  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对他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的历史功绩作出肯定:“从1892年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开始,当时我国的许多爱国人士也都积极提倡文字改革,并且创作多种拼音方案。”
  拼音之法救中国
  1854年,卢戆章出生于今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古庄村的一个农耕家庭。当时,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特别是厦门首当其冲,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山河动荡,风雨飘摇。一大批有识之士为救国于危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方案。长期生活在福建沿海的卢戆章,也是爱国志士。他比较各国情状,认为要济世救国必须普及教育,而当前中国教育普及率低的关键原因是古代汉语存在字多而笔画复杂、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离、方言多等问题,造成百姓读书识字难。
  “加上卢戆章早年曾赴新加坡专攻英文,回国后以教华人英语和西人华语为业,并帮助英国传教士马约翰翻译《英华字典》。这些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经历让他熟练掌握了中西语言的结构、规则和发音特点等。”厦门文史专家、厦门市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会会长卢志明分析道,“所以,他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欲救中国非普及教育不可,欲普及教育非易识字不可,欲易识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并付诸实践。”
  从此,卢戆章苦心孤诣十几年,1892年写成并出版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拟订了他称为“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即以少量固定的、笔画简单易识易记的“切音字母”为繁多的汉字注音,解决了中国传统用两个汉字合为一个汉字注音的反切注音法繁琐难学的弊端。专家表示,该方案不是要取代汉字,不是废除汉字和汉语,而是要与汉字并用,帮助学习汉字;不是拉丁字母及其变体,而是具有民族色彩的切音符号;不是拼音文字,而是以反切法为拼音原理的音节文字。
  “在《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着一个读书人握笔苦思,上面写着‘思入风云变态中’7个字,就是指当时国事动荡,卢戆章为救国图强而苦苦思索、不断尝试,创制拼音方案。”卢志明说。
   创切音字引领语文现代化
  “《一目了然初阶》出版后风行一时,百姓通过学切音字,只要半年就能写所欲言,外国人学得也很多,都称简便。”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研究、教学的厦门大学教授许长安表示。
  随着切音字的影响日益扩大,清政府甚至颁谕旨调取书籍,“详加考验”。看到官方推广希望的卢戆章多次“于万难中拮据资斧”,从厦门跋涉至北京,呈缴切音方案。但是,在屡遭国际列强势力打击,积贫积弱的晚清政权最终无暇顾及此事。
  数度赴京、频频碰壁,但卢戆章却愈挫愈勇,一边继续研究切音字,先后设计出4套涵盖北方语、闽南语等不同语系的汉语拼音方案;一边在厦门招集船工、小贩开班教学,还应邀前往台湾地区授课。
  “虽然卢戆章的拼音方案没能被官方推广,但因为谕
  旨和他百折不挠的努力,在民间引起广泛关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园主、闽台两地极负声望的邑绅林尔嘉和旅越华侨巨贾黄仲训等都曾评价他为推广切音字,倾尽毕生血汗而不顾。”卢志明介绍道,“此后,许多人纷纷开始研究语言文字的改革。”
  据统计,自《一目了然初阶》问世到清朝灭亡,20年间所提出的切音字方案近30种,如蔡锡勇于1896年出版的《传音快字》、力捷三于1896年出版的《闽腔快字》和1902年出版的《切音官话字书》、章太炎于1908年出版的《驳中国改万国新语说》等。
  1992年,纪念语文现代化运动10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100年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从1892年卢戆章发表“中国切音新字”起算。《一目了然初阶》正式揭开了我国语文现代化的帷幕,书中的拼音字母叫做“切音字”,所以清末的语文现代化运动被称作“切音字运动”。
  创制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我国的语文现代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行共同语,二是实行白话文,三是提倡简化汉字,四是创制拼音字母……卢戆章在这四个方面,都发了先声,开了先河……他是以小小的拼音字母切入整个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大工程。”许长安教授在《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一文中写道。
  卢戆章对于语文现代化的贡献不仅是创制拼音方案,他在《一目了然初阶》中,还提出“语言一律”的思想,提倡使用“男女老少雅俗通晓之文”,实行分词连写和符号标调,并采用横排,这比1904年出版的第一本横排书《英文汉沽》早了12年。
  在《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里,卢戆章提出汉字“趋易避难”思想,大量使用简体俗字,其中不少字与现在的规范简化字完全相同。在1906年出版的《北京切音教科书》里,他进一步阐明“统一语言”的主张,明确指出“认京音官话为通行国语”,第一次提出“国语”的概念,同时,明确提出“语言文字合一”的主张,提议“多印白话,以广教育”。此外,他还在书中设计了一套标点符号,其中的句、问、注释、骇声、引书这5种符号分别对应我们现在的句号、问号、括号、叹号、引号。
  卢戆章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后,还陆续出版了《中国切音字母》《中国新学》《中华新字》《北京切音教科书》等书。直至古稀之年,他仍在倡导汉字拼音,每天教许多人学切音字,“有从而问学者,不惜焦唇敝舌以诱之。”
  1928年12月28日,卢戆章在厦门去世,葬于鼓浪屿鸡山。朴素的墓碑上,刻着“发明中华新字始祖卢公戆章佳域”。
  1956年,文字改革出版社重新出版《一目了然初阶》,编者的“内容说明”这样写道:“这是1892年出版的中国拼音文字的第一种方案和第一本著作。我们说中国拼音文字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方案和第一本著作算起……作者卢戆章一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40年,是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一个先驱。”
  如今,拼音小道、卢戆章墓、卢戆章铜像、卢戆章故居等悄然静立在厦门。但是,卢戆章开创的拼音、标点、白话文、简化字等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成果却在字里行间,闪耀着穿越时空的光芒,让咿呀学语的孩童、学中文的外国人,乃至识字读书的国人和全球华侨华人受惠。 (许丹)
  特别感谢:卢志明老师提供资料,并指导全文。
  参考资料
  王继超:《立足本体重新审视卢戆章切音新字的内涵》;孟鑫禹:《语言民族主义视角下清末民国的汉字拼音化运动》;姜宝君:《福尔摩斯从何来——“探案”黄鼎》;鼓浪屿申遗系列电影短片:《拼音之父卢戆章》;许长安:《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戆章》《卢戆章对语文现代化的贡献》;彭泽润、陈雨琴:《卢戆章:汉语拼音的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