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陈嘉庚先生的两会故事
文章字数:2753
    ▲毛泽东主席致函陈嘉庚邀请其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

    ▲1954年9月,陈嘉庚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9月,陈嘉庚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投票。

  1949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致电陈嘉庚,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2月8日,陈嘉庚复电毛泽东,表示“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蒙电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敢不如命。惟庚于政治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冒名尸位,殊非素志,千祈原谅!”
  6月4日,76岁高龄的陈嘉庚抵达北平。6月7日,由周恩来导往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毛泽东。陈嘉庚“不通国语”的顾虑,在郭沫若等人“心通胜于言通”的劝解下,逐渐打消,开启了长达12年的两会时间。
  1949年: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21人,陈嘉庚名列其中。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陈嘉庚属于第6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工作。筹备会的召开,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人民政权即将诞生。
  9月1日至17日,陈嘉庚作为华侨小组的召集人,全力投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24日,陈嘉庚作为“华侨民主人士首席代表”在大会发言,并提出了七项提案,分别为:引致侨胞回国投资案、救济华侨失学儿童案、设立各地华侨教育领导机构案、在全国各地中学普设科学馆案、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案、今后人民住宅应注意卫生设备案、增加纸烟税率并停止公务人员之纸烟配给案。陈嘉庚对每项提案都不仅说明了案由,附上论证,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办法。
  令陈嘉庚欣慰的是,他所提的七项提案全部为大会接受,并交中央人民政府处理。
   1950年:提出汉字应由左而右横排
  陈嘉庚一生有很多社会职务,但有一个不为人熟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理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于1949年10月10日,旨在研究和试验中国文字改革的方法。协会一共吸纳了78位理事,陈嘉庚为其中之一。
  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汉字书写、书报印刷应统一由左而右横排的提案。因为人的双眼是水平排列的,所以汉字横排更符合人的生理特点。汉字横排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在汉字中夹排西文、阿拉伯数字和数学公式,对于科技类书刊而言尤为便利。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试行汉字由从上到下的直排改为从左到右的横排印刷,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汉字的横排横写得以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
  1954年:高度赞扬即将实施的宪法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97人,其中华侨代表5人,陈嘉庚为其中之一。
  陈嘉庚在这次大会上提出:请政府在福建多设工厂以扩大就业,增加出口,争取外汇;请政府调查乡民占良
  田建住房一事,以保良田增产粮食;请政府加重烟税,让出烟田改种粮食;请政府派员调查海袋型海滩,组织民工围滩造田。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在9月2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宪法中对保护华侨华人的正当利益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陈嘉庚高度评价:“不但全国人民热烈欢迎,海外千余万侨胞亦必欢欣鼓舞也”。9月27日,陈嘉庚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6年:对鹰厦铁路全线通车充满期待
  早在1950年6月,陈嘉庚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就提出了修建福建铁路的建议:“全省12万平方公里,人民1200余万人,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状况应该迅速改变。”1955年2月21日,鹰厦铁路正式开工。鹰厦铁路原计划须至1957年年底完工,但在铁道兵部队和沿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进度大大加快。1956年6月15日至30日,陈嘉庚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会议期间,陈嘉庚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鹰厦铁路将于1956年年底全线通车。6月26日,陈嘉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会上发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但鼓舞了福建和全国人民,也大大鼓舞了国外华侨。鹰厦铁路的通车,不但对于解放台湾有巨大作用,对于开发福建富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有巨大作用。
  1956年底,鹰厦铁路正式通车,这是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通车,使福建沿海的厦门与祖国内地更加紧密地联接在一起。鹰厦铁路通车后,铁路沿线丰富的森林、矿产等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957年:批评官僚主义
  1957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陈嘉庚与会并在会上发言,他提出的“鹰厦铁路终点三处码头请政府及早计划分别筹建”及“为节约米粮提高人民健康,请政府贯彻执行九二米方案”被采纳。
  有的干部以为,只要自己不贪污、不受贿,就已经合格了。陈嘉庚并不这么认为。7月2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期间,陈嘉庚作题为《从治标治本两方面克服官僚主义》的发言,专门批评了部分官员身上存在的官僚主义,他说:“官僚主义弊端,为懈怠傲慢,任职而有此,虽清白不贪污,亦难免误国病民。例如高高在上,凡事皆向下面推诿,绝不自己动手,甚至连执笔签名亦假手他人。”
  1958年:呼吁彻底消除地方主义
  1958年2月1日至11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陈嘉庚突然发现右眉上端有个肿块,且迅速变大,便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是鳞状上皮癌。后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经专家会诊、放射治疗,肿块消退,癌细胞得到控制。
  2月6日,陈嘉庚抱病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并作题为《彻底消除地方主义》的发言。这个发言后来刊登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
  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陈嘉庚为新中国的建设不停地建言献策。他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施政方针。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做到了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陈嘉庚是华侨心向祖国的楷模,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友和诤友,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董立功,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图片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参考资料:
  1.本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通鉴》,红旗出版社,2003年。
  2.李钢,王宇红主编:《汉语通用语史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刘勇先:《汉江拾贝》,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4.陈碧笙、陈毅明编:《陈嘉庚年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
  5.何金龙主编:《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
  6.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回忆陈嘉庚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7.《新华社新闻稿》1956年6月27日。
  8.周日升编著:《集美学校八十年校史》,鹭江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