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读朱莉燕的绘画
文章字数:1862
    朱莉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于福州创立“奈花园”漆画工作室。参加过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体育美展、第八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第二、四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多幅作品先后被机构收藏。





  人若花,淡者香。
  一段交流、一席趣谈都可以成为朱莉燕的画题。她珍惜可以利用的时间思考绘画并以画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可以沉淀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特别留意朱莉燕画面中诗意拂面的清香,心底澄明的淡定……她的画面所呈现的总体气质,淡然静怡。这样看,女人若花本质上也是她心态与个性的外化,她的沉静优雅与其画风是统一的。
  她的绘画不再妥协于庸常的写实造形,画面里孕育着生趣别开。读她的画作偶尔会感到某种恍惚。因为画面中的女性温蕴的目光在幽暗色调中愈显几分忧郁和不屑,似乎在与过度物质化的文明对峙;同时,她的作品充满着诗意与灵性,是一种东方性与当代性的结合,这源于其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使其审美理想更贴近于当下所触及的视觉经验。她是画家中的客观诗人,却不乏以性情见著的主观倾向;她以诗人般的情怀融解画笔下的造型,向你娓娓诉说现代女性自我存在状态的内在意识,并将日常的感性置入浪漫,安谧闲适。
  女性艺术家的优势在于细腻的心理感受,无论看到什么,它们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现实之物,而是浓厚个人意识的精神果实。她用柔润的线条描绘出每一位女性内润的气质,很容易让人记住那些稍带忧郁和不屑的眼神,清澈却也迷离。这些表达应该是朱莉燕艺术精神的出口,或者是审美意识的再现,她把自己外在的体验经过内在沉淀和心灵激活,化繁为简、化甜为涩塑造人物,而背景中的一切都被弱化为象征性的映衬。
  见山是山,说的是看到事物的表象;见山不是山,说的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见山还是山,意思是从本质又联想到发展出的事物。
  自然中的山有一种精神,是造物主创造之初所赋予自然生命的灵性精神。绘画中的山也有一种精神,那是画家的家园精神。朱莉燕绘画中的山多为客观认知后的主观造物,那里隐含着一个自然且充满生机的精神世界,可以感受到自然灵性与人心性之间的交流与互通。其间,她更加注重施形赋彩,即将所谓的现实观察充分,在观念上更加强调精神性和符号化,从而完成一种视觉语言不具体视觉意味多义的艺术倾向。
  她画面中的物象、肌理表现举重若轻,单纯中富有变化。她侧重追求语言的纯粹性与被表达的本体张力,注重画面偶然效果以及笔触、色块、线条的灵动,重形式意韵而轻描摹。在画面结构处理上,朱莉燕追求相互生发和整体气息的贯通,画面形象和客观物象若即若离,但不是简单的似与不似之间,而是通过材质、肌理、象外之意的共同作用,构建出丰富的画境。那些图像分明是风景中山与苍茫的大地,凝重、缄默,轮廓简洁地兀立在观者眼前。能以这样的悟性,做出如是选取并在作品中达到精神上的饱和,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说她的《山无境》系列,更像是将自然还给遗弃它们的人类。这些山体也成了她西行考察的的记忆标本。
  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朱莉燕的用线极其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了画家相对全面的艺术素养。首先,她不断对照东西方大师的用线,从中体味线的艺术感染力。再则,她不再强调光线和明暗的色变,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而在意色的重叠渗化和勾勒带来的隐入画面的空灵。因此,她的作品不仅诗意盎然,又有浑厚典雅,一改时下普遍存在的简单拼接或主观臆造达成一种内美的融合。
  当代漆画艺术应该让自由意志游弋于未来、现在与过去的绵延时间之中,在多样的记忆图景中与历史话语构成互补、对话和交流。其结果在于两个方面:多元化表现带来了更多艺术表达的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形式与新的艺术观念的诞生。反之,漆画语言如得不到相应的拓展,必将消失在艺术史的旷野中。因此,多维度的创作表现预示着某种合法性与漆画艺术复兴的可能。漆画艺术的表现有自动化性质,而艺术创作的根本就在于让人们不断获取对事物的新知,而非已知。艺术的高层表达就是增加感知难度和时间长度。朱莉燕之所以不断尝试漆画艺术非常态的表现是对漆画艺术惯常表达的反思所致,回归自然、呈现微观经验是朱莉燕漆画艺术的创作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漆画艺术创作不是层层覆盖而是不断试图显现,不是精微而是豁然,不是现实表象描摹而是艺术语言的淬炼,并通过漆媒介实现主体感情的表达,使绘画折射出当代精神和时代气息。
  朱莉燕十分专注地驻守在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浮躁,不求闻达。透过她的作品,看到的是一个精神上自足、语言上自立的图景。这是画家对世人敞开的心灵家园,也是画家对生命诗意的向往与关切。
  杨大伟
  2021年8月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