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丽福建 生态强省

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单

文章字数:2519

一群天鹅飞过闽江河口湿地上空。(来源:福州新闻网)





2月2日,2023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国家林草局现场发布我国新指定的18处国际重要湿地名单,福建省的闽江河口湿地榜上有名。

“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在湿地领域具有极高的‘含金量’。”福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主任王英姿表示。

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凭什么?

为保护全球湿地及湿地资源,1971年,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根据公约,每个缔约方应指定其领土内的适当湿地列入名录,并负责维护其生态特征和功能。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已先后12批次指定了82处国际重要湿地。

2008年,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福建省首个国际重要湿地。该湿地拥有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作为福建省第二个国际重要湿地,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闽江入海口南侧的梅花水道,由鳝鱼滩和周边潮间带、河口水域组成,是福建最优良的原生态河口三角洲湿地。

“按照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性,当前,湿地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4个等级梯队。”据王英姿介绍,《湿地公约》所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至少要满足9项指定标准中的一项,“闽江河口湿地共有4项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涵盖湿地类型、生态群落、水禽物种、鱼类基地等方面。”

据介绍,福建闽江河口国际重要湿地位于福州长乐区境内,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不可替代的栖息地,属于近海及海岸型湿地,总面积2100公顷。作为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有记录的极少分布区之一,闽江河口湿地既是多种燕鸥类重要的繁殖区以及黑脸琵鹭等水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也是中华鲟等多种鱼类的洄游产卵地,在东洋界南区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区内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其中中华凤头燕鸥等9种珍稀濒危水禽的数量均超过国际《湿地公约》1%的标准。

此次闽江河口湿地的成功入选,进一步提升了福州湿地保护工作的影响力,扩大湿地保护管理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对推动福州湿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滨海城市、山水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修复,福建这样做

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

福建河流水系发达,沿海滩涂广阔,港湾众多,拥有不可多得的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法》规定的湿地定义和福建省国土三调公布的数据,全省全口径湿地面积约78.48万公顷。

长期以来,福建省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持续向好,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早在2016年,福建省便出台了《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在与《湿地保护法》衔接的同时,直面近年来福建省湿地保护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目前,福建省已基本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省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重要湿地50处;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湿地公园10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2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处、海洋保护区14处、饮用水源保护区633个。

“十三五”以来,全省湿地保护累计投入超过9.06亿元,用于湿地类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退养还湿生态保护补偿、湿地生态修复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退养还湿750多公顷,修复湿地生态系统800多公顷。

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福建组织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全省种植红树林1.4万亩,占国家行动计划下达任务的266%;开展现有红树林修复1.49万亩,占国家行动计划下达任务的181%。全省红树林面积从2001年的615.1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公顷(不含新造的未成林面积)。

互花米草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曾在福建省沿海滩涂快速蔓延,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和群众生产生活。去年以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投入2.53亿元补助资金用于全省互花米草除治及生态修复。截至1月14日,累计除治面积13.66万亩,比计划提前8个月,全面完成全省13.66万亩的除治任务。

此外,福建还大力开展鸟类生境改造和退养还湿等,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目前,福建省湿地已成为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琶鹭等220多种鸟类的重要繁殖地、迁徙地、停歇地,相继刷新白鹤、白头鹤、灰瓣蹼鹬等物种新记录。黑脸琵鹭、海南鳽、彩鹮、东方白鹳、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鸟类分布地不断扩大。

“美丽福建”名片更加亮丽

湿地的保护、修复与福建省长期重视生态工作一脉相承。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17年半期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早在2000年,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生态省战略。2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先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还是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的省份,可以说生态建设优势鲜明,绿色发展动力强劲。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再次对福建的生态发展提出了殷殷期盼,强调“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为新发展阶段美丽福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2年10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深化生态省建设 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30年,福建将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届时,绿色繁荣、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全面呈现。

日前,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域治水建设更加美好海滨山水城市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立足国际视野,持续抓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发展。全域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水平,健全完善湿地法治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的闽江河口模式,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典范。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州新闻网等)